電子書列表
電子書
不少人都認為楊千嬅的歌曲特色是「人歌合一」,以歌曲演繹人生,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楊千嬅〉、〈勇〉;後來她歌而優則影,電影公司亦依循這「法則」,為楊千嬅度身訂造電影角色「方麗娟」、「余春嬌」等。對一位明星來說,出身平凡、沒有出眾的美貌可能不利事業發展,不過對楊千嬅而言,這才是她受歡迎的原因。本書作者吳子瑜是楊千嬅的忠實歌迷,以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楊千嬅的創作,重新審視這個當紅二十年,但仍能忠於自己的明星。 楊千嬅之所以成為樂壇及影壇上的楊千嬅,並非她一個人的功力所能及,背後需要創作人及機遇。此書借分析楊千嬅的成就探看九十年代後的偶像文化及樂壇現象,並且訪問了不少粉絲及和楊千嬅合作過的人如黃修平、陳詠燊,書中亦會有粉絲及作者自己珍藏的楊千嬅商品的照片。
- 作者吳子瑜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絕對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部分。只是遺留下來的文獻史料不多,也不完整。早至商周時代,已經有載統治者利用武舞訓練士兵,鼓舞士氣,但之後討論軍旅武術、民間武術、武術和身心修養的史料,稀少而零散,並且分散在不同文體和語境之中,當中部分更和文學創作與怪異元素混雜。本書作者提出,今天中國武術,集技擊、養生和修養等不同元素於一體的形象,大概是一個經歷倒敍、篩選與建構的結果。晚清以後,在強國強種的歷史氛圍中,武術受到新的關注,由此開啟中國武術轉型的嘗試,新的體制、新的組織、新的論述從而產生。昔日的資源、舊有的故事、個人的經驗、外來的文化等等,出現不同比例,此起彼落的交織,甚至互相交鋒。在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武術的歷史被重塑,內涵被篩選和補充,時代意義被凸顯,造就一段武術在近代的生成之旅。
- 作者麥勁生、劉繼堯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
- 試閱
她的心 她留給自己 餓的時候吃 ──邱剛健《情詩》 邱剛健年輕時是推動前衛文藝的實踐者,繼而投身主流電影工業,多年歷練與堅持,成為享譽兩岸三地的編劇大家。他的人生和寫作經驗,與六十年代以降港臺藝文創作、電影潮流的變遷史,有着千絲萬縷的交織。 此書追溯邱剛健從早年到晚年的創作歷程,以電影為重心,旁及戲劇、詩、小說和他的藝文創作理念。同時收集了邱剛健早年的舞臺劇作、小說、詩及實驗影劇的創作摘記,也選刊了他和友人談文說藝的書信,望能從多方面呈現邱剛健的創作歷程。 邱剛健(1940-2013) 編劇家、詩人、電影策劃、導演。於福建鼓浪嶼出生,一九四九年隨家人移居台灣。於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編導科畢業後留學檀香山深造。一九六五年與莊靈發起《劇場》季刊,與港臺編輯共同譯介西方現當代影劇作品與理論,導演舞台劇《等待果陀》,並拍攝大膽前衛的實驗短片《疏離》,形成臺灣實驗電影的初潮並波及香港。 一九六六年邱加入香港邵氏電影公司任編輯,以戴安平、邱戴安平、秋水長安為筆名與張徹、楚原、譚家明、許鞍華、關錦鵬等導演合作,重要作品包括《奪魂鈴》(1968,岳楓)、《大決鬥》(1971,張徹)、《殺出西營盤》(1982,唐基明)、《投奔怒海》(1982,許鞍華)、《烈火青春》(1982,譚家明)、《唐朝豪放女》(1984,方令正)、《夢中人》(1986,區丁平)、《地下情》(1986,關錦鵬)、《胭脂扣》(1988,關錦鵬)和《阮玲玉》(1992,關錦鵬),均是成績輝煌、赫赫有名的香港電影名作,不少更是該名導演的代表作。其編劇作品曾三度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在華語電影界備受同業推崇,香港編劇家協會尊之為宗師。邱剛健同時延續其詩化細膩、異色前衛的風格執導《唐朝綺麗男》(1985)與《阿嬰》(1993)。九十年代初移居紐約,晚年定居北京,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去世。一生從不間斷地創作詩歌,著有詩集《亡妻,Z,和雜念》、《再淫蕩出發的時候》。
- 作者羅卡、喬奕思、劉嶔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4
作者此項研究涵蓋1844年至1945年,通過認識碼頭苦力的生活和工作,檢討這些華人低下階層如何與政府發生互動,尋找認識華人社會的新角度。以碼頭咕哩群體為研究對象,是基於現存的香港史論著缺乏相關的論述。自開埠以來,海港貨運行業與香港經濟發展的關係密切,戰前的貨物運輸倚賴人力,是不少缺乏謀生技能的基層華人賴以為生的行業,因此對觀察華人社群在港的情況具相當的代表性。本研究用社會史的角度,通過香港碼頭咕哩群體看華人和殖民地政府的歷史,為香港史作補充。作者採用微觀歷史的考察,通過搜集和整理大量零碎的史料重構下層群體的歷史,從而達到反思香港人的價值觀的目標。
- 作者姚穎嘉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5
由影評人執筆, 為香港女星繪出個人肖像, 呈現眾星繁花似錦的集體景象。 七十年代香港電影新舊交替,新浪潮之後更冒起了新一代的女星群。當中有實力派、女神、性感尤物、打女、樂壇天后、玉女、女笑匠、壞女孩、恐怖女王等,為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添上豐富的色彩。 本書以不同角度評析四十三位有地位的當代香港電影女星,透視女星的身形外貌、性格特質、演技造詣,結合個人經歷、合作導演、時代精神等,投射為銀幕上教人心動神馳的聲色光影形象。
- 作者卓男、蒲鋒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