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民以食為天」,飲食對民生非常重要,也是人類文明的基礎之一。中華飲食內涵豐富、多樣、獨特;然而,我們對自己的飲食文化又了解多少呢?知道中國是米、茶的發源地嗎?中國不同地方的菜系有何特色?中國菜最講究甚麼?用膳時有何禮儀?中國人的飲食之道是甚麼?甚麼叫醫食同源呢?本書以問答形式,並配合插畫及圖像,介紹中國的主食、特產、地方菜系、酒、茶文化,以及飲食之道,讓我們做一個有文化底蘊的食客吧!

  • 作者梁冠文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
book

一九七四年,中文成為香港法定語文之前,早期曾被稱為「唐文」。單單由「唐文」、「漢文」過渡至「中文」的現稱中,足見百多年來香港中文教育發展之艱辛。

香港中文教育發展歷史悠長,資料星散,整理上頗具考驗。作者王齊樂教授擔此重任,憑著個人多年教育經驗,結合博覽群書、爬梳文獻、尋訪校舍所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而編撰出內容詳實、編次具系統的本地教育發展著述。

本書作為首本詳述香港中文教育史之作,既上溯中國文化背景及教育發展,又顧及中、英文教育的並行進程,敘述全面,有助補充中國教育史之空白。為讓讀者一覽香港中文教育進程的蹤跡與波折,本書梳理出二十世紀本地教育大事年表、紀要,從而鑑往知來、引以省思。

  • 作者王齊樂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
  • 試閱
book

本書是我社2012年《香港二十八總督》的再版,內容與第一版相同。作者張連興承史家紀傳之傳統,以香港自1843至1997年二十八任總督在任事蹟,織就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回歸之間一百五十餘年的香港近現代史。除記述和評價歷任總督在港作為,本書也介紹了港英治下各時期香港的內外部政治形勢、經濟環境、社會問題、民生狀況,對讀者了解香港今昔頗有助益。

  • 作者張連興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
  • 試閱
book

「大家樂」是連鎖式快餐服務的先鋒,自1968年至今,半個世紀以來見證香港快餐業的成長,同時反映香港城市發展和香港人生活習慣的演變。 本書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訪問了「大家樂」的創辦人、家族成員、已退休員工、資深員工及高層管理者,對照香港社會發展的脈絡,追溯「大家樂」開創、擴張、發展的故事,以及企業文化的累積和傳承。 快餐是簡單食物,但一個連鎖快餐企業的成功絕不簡單,人的因素極之重要,憑著經驗、智慧、機靈應變的能力及敏銳的社會觸覺,從急速變動的城市生活中捕捉商機,持續為香港人供應一日四餐。組織、制度和專業知識同樣重要,一個龐大的連鎖集團,必定建基在一套以專業和效率為基礎的組織系統上。 「大家樂」創辦人並非餐飲業出身,開創新的事業一切由零開始,將舊經驗演變為新智慧,由小食店成長至連鎖集團,其實是香港故事的一個範例,反映了香港賴以成功的創意和敬業樂業的積極態度。讀者可從本書重溫香港的發展及城市生活的變遷,也可從成功企業的故事,領悟香港獨特的文化和精神。

  • 作者王惠玲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
book

「那些年的報紙副刊,是真真正正的百川匯流,百花齊放,真正做到雅俗共賞,簡直就是一部『百科全書』。」作者陳青楓以參與者的身份講述半個世紀以來報章副刊的變化,當中亦向報壇前輩致敬,特選「一代報人『霞公』傳奇」外篇,收錄了多篇紀念陳霞子的文章。作者以每章開首文作為串子,配以「畫外音」部分,把昔日大環境下周邊的人與事連貫起來,猶如用一根繩子把一顆顆珠子串連起來,結成一串。讀者可以一邊沿著每顆珠子行走觀望,一邊慢慢見證香港報業光輝燦爛的年代。 本書為《回望傳媒五十年》的再版,改名為《香港傳媒五十年》。且加入增訂文章,介紹香港左派報紙的發展歷史,與談金庸的小文章,是為紀念。

  • 作者陳青楓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
book

1889年,在Gershom Stewart及 Murray Rumsey的倡議下,香港成立了香港哥爾夫球會,並以“Festina Lente”作為球會格言。香港哥爾夫球會創立至今已有130年歷史,見證著香港社會的發展,構成了香港歷史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粉嶺球場,包括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建於1911年的會所及評為三級歷史建築、1918年啟用的小食亭。本書通過豐富的文字材料及詳盡的口述訪問,再加上珍貴的歷史圖片,全面地呈現出香港哥爾夫球會130年來積極推動本地高爾夫球運動及貢獻香港社會的歷程。

  • 作者劉智鵬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