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列表
电子书
1941年初,日本政府劝喩侨居香港的日人尽快返国,预示了日军短期内会对香港发动进攻。到了12月6日,最后一批约10多名日侨乘船前往日军占领的广州。两天后,由酒井隆中将指挥的第38师团属下的三个联队,越过边界,分别从打鼓岭、罗湖及新田进攻香港。 虽然这场战役只维持了十八天,却改变了香港的历史,拆散了不少美好的家庭,不少人更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本书作者认为史学的真实性与文学的可读性互为表里,是文史类著作赖以普及和持续的活力。因此,本书采用了历史纪实的表述形式,以史学的翔实档案以及文献为依据,借助文学对于历史场景与具体细节的想象与描述,力求如实而生动地展现出这场影响香港历史发展的十八天战事。
- 作者莫世祥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5
明信片,是人们一种旅游回忆或「到此一游」的凭据,亦是一种具备多功能性质的媒介。它既是呈现出风土民情、湖光山色的艺术品,亦是蕴含文化积淀的收藏品及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在信息还未很发达的时代,明信片更加发挥教育的功能,成为人们汲取各类知识的来源。
日本是擅于运用图像表达不同讯息的国家,明信片的面世正好大派用场。二十世纪初,日本开始出版包含国内外不同文化、风俗及地理的明信片,成为日本民众汲取域外知识的渠道。但随着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歧途,明信片则开始成为军方美化侵略战争的工具。
本书刊载了一百多张日占香港明信片,这些由占领者刻意塑造出来的图像,让我们看到甚么,又看不到甚么?
- 作者张顺光、陈照明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1
- 试阅
长沙五一广场简牍对重塑东汉历史有重要价值,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在黎明钊教授的主持下,成立了「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研读班」,固定成员主要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师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邢义田教授访港期间,曾经多次亲临研读班进行交流。研读班中部分研究生的成果曾于2018年4月27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科研基金举办的「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研究工作坊」上宣读,并由邢义田、黎明钊和张朝阳三位教授点评。本书所收十篇论文主要是上述研读班和工作坊的成果。
- 作者黎明钊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9
沙头角梅子林是位于香港新界东北吊灯笼山腰的客家村落,拥有300多年历史。村民均姓曾,在最繁荣的时期共有16户,上百人居住。村内至今仍能找到落担祖先首建的茅屋遗址,以及传统客家建筑的布局:两排顺应山势而建的村屋,前有香港已属少见的大规模梯田,后有高山和风水林。1970年代,少壮一代外出谋生,梅子林人去楼空,昔日热闹的景象不再。近年,不少村民积极回村打理,加上村内恢复电力供应,重新铺设由荔枝窝通往梅子林的道路,荒废已久的古村渐渐回复生气。
政府于2019年推出乡郊保育资助计划,鼓励本地非牟利机构和村民互动协作,在偏远乡郊地区推展多元及创新的保育活动,「庆春约梅子林乡郊保育及复育之参与式行动研究」是其中一个获批准的项目。此项目是以历史文化作切入点,进行历时逾两年的数据搜集及记录,尝试解读梅子林昔日循环不息的生活系统的密码。
本书是此项目的成果之一,共分五个部分,首部分回顾梅子林的历史发展、节令文化,以及由村民口述往事,呈现梅子林昔日生动的面貌。第二个部分记录村民和研究团队捡拾和处理古物的过程,包括清洗整理、量度及登记尺寸、摄影记录、储存及编目等,以重塑古村的故事与生活空间。第三及第四个部分透过追溯香港有关乡郊保育的法例,以及回顾并讨论相关保育政策的漏洞,带出以「文化景观」理解乡郊的概念。最后的部分则是根据在梅子林实地考察的经验,从文化景观归纳出客家村六大类主要文化元素。书中行文流畅,叙述生动,呈现客家村丰富的生活文化和精神文明。
- 作者郑敏华、周颕欣、任明颢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2
- 试阅
「培正培正何光荣,教育生涯惨淡营,培后进兮其素志,正轨道兮树风声。」 培正由1889年开办的一所穗城小校,发展至今,于穗、港、澳三地共同开展教育事业。而创建于1933年的香港培正中学,秉持先贤创校精神及传统,肩负着时代变迁中的教育使命,以基督教全人教育理念,积极响应香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导不同年代青少年人全面成长,成为培育一代又一代红蓝精英的黉园芳圃。 本书沿着时间轨迹,梳理培正中学的发展,当中紧扣社会变迁,亦侧面反映本地教育政策的改变。在翻阅百年历史的同时,我们看到一所名校如何通过德、智、体、群、美、灵六个方面,来培养全面而多元发展的学生;又是如何紧贴时代转变,以坚定的教育理念、优秀的师资与校园设施,树立百年名校的风范。
- 作者叶深铭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9
一代宗师叶问,由佛山独闯香江武林,教拳授徒,逐步将咏春拓展到不同社群。如今「叶问咏春」被列入《首份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足以肯定叶问终生传扬咏春文化的重大贡献。到底叶问一生武艺,如何代代传承?又怎样从香港发扬光大,继而推及全球呢?
本书探寻叶问在香港教授咏春拳术的踪迹。全书分三章,首章先从旧相片、报章杂志、广告及书信中,梳理叶问咏春的流播与发展;第二章追踪叶问咏春传承系统,分述叶问儿子、徒弟如何借着传承和保育,让叶问咏春的精神长存,影响力遍及全港以至海外;第三章分别讨论电影的创作与真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的制作上,叶问咏春作为题材的成功之处,并剖析各种制作考虑与拍摄上的重重困难,让读者就现今文化保育发展有所启迪。
- 作者李家文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1
- 试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