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電子書
本書以專題研究的形式,從社會學、人類學和歷史學的角度,對粉嶺的歷史、原居民、宗族、經濟和宗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多面的探討。 粉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當中的大族如粉嶺圍彭氏及龍躍頭鄧氏的入遷與發展,是分析原居民身份的重要線索。此外,書中亦以聯和墟市的籌建及崇謙堂村的基督徒社區為案例,指出聯和墟的營運、管理方式,以及建成後如何改變粉嶺在地方經濟及政治的角色;而崇謙堂村內聚居的客籍人士如何在巴色差會的傳統內,協調基督徒與中國人兩者的身份。末章並著力介紹粉嶺當地的一些著名文物、風俗、建築,以及某些個別歷史事件,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切入點,以進一步認識這個地區。在增訂版之中,更透視了新界圍村女性的財產權益。 粉嶺保留的傳統文化,是香港的珍貴財產和歷史印記,隨著香港政府提出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粉嶺如何與新發展接軌,同時保留自己的特色,是除了粉嶺居民外,也值得每個香港人深思的問題。
- 作者陳國成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漆咸道、謝斐道、分域街、屈地街、賈炳達道…… 這些香港人耳熟能詳的街道,背後卻蘊含了一個共通點 ── 它們的名字全是以香港開埠以來近百年的工程師命名。經作者的仔細考證,香港以工程師命名的街道竟有三十一條之多,當中還未包括部分橫街小巷。被賜予命名的工程師,包括航海測量師、皇家工程師、造船工程師、煤氣工程師、鐵路工程師、水務工程師、道路工程師,以及土木工程師。 城市發展與工程項目關係密不可分,從規劃方面的平整陡坡、興築道路、天文台及燈塔的創建、交通網絡的開拓、避風塘的設置、船塢的發展;以至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水塘、街市、屠房、醫院、監獄、墳場等的興建,莫不是工程項目,及後的新建築材料及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更是香港工程發展的里程碑。 此書為作者所撰有關香港工程的第二部專著,內容並非介紹工程師個人生平事蹟,亦非講述街道的演變歷史,而是重點闡述這批獲賜名街道的工程師們在香港所留下來的各個工程故事。書中故事是作者根據歷史檔案、書信、報刊等資料分析整理而成,資料翔實,夾敍夾議,趣味盎然。 本書附送《以工程師命名的街道分布圖》(2014年)。
- 作者馬冠堯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4
香港告別了工業年代已有數十載,許多本土研究順理成章地採用「後工業社會」一說以概括香港社會現況,甚或以相關理論來想像香港社會未來,但往往沒有深入反省香港自身的後工業轉向及獨有狀況。此書之目的就是要在這個層面來闡述今日香港的社會特性,跟進香港人如何走入這個由文職主導工作生涯的年代,展示香港人正在普遍面對甚麼的生活命運,細味香港人對於切身的生活變遷有何反應和感受。
- 作者張少強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5
五十個小故事匯聚成的“香港故事”,選取的點都不同,既有小人物,也有社會賢達;既有作家、畫家、醫生、藝人,也有菜農、外傭、創客、港漂……他們是生活中各行各業實實在在的人,個個眉目清晰,形態生動,有著樸素的情感,在工作和生活中敬業勤力,他們的喜怒哀樂、人情冷暖、隨大時代席捲而來的人生變遷,無需著墨過多,平實的筆觸就能真實地呈現出平凡生活的靜穆與端莊。 本書除了文字和圖片之外,還配有二十個精選的視頻作品,是視頻記者精心製作的,可以更生動、立體、原汁原味地還原現場。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香港,如果你想避開“水泥森林”找個特別的角度進入,本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讀懂香港的五十個獨特註腳,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 作者閔捷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