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一部由清代彭定求等人編纂、修訂的《全唐詩》,異文材料非常豐富、有七萬二千餘條之多,而屬於同義或近義的異文為數極為可觀,約佔唐詩異文的三分之二。本書從詞義演變的角度,宏觀地考察唐詩異文的面貌,將此類同義或近義異文列出,採用以義繫聯的方法,重新給予編排。如果將這些原散布在不同的詩作中、表面上看似毫無關係的異文材料,經過甄別、編排以後,會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一部唐宋以後逐漸形成的新的《爾雅》詞典由此產生了。本書適合文學、語言研究者參考。

  • 作者李家樹、黃靈庚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3
  • 試閱
book

作者來自詩禮之家,其先翁余芸先生,是二次大戰前後本港備受尊崇的教育家。

本書分兩大部份,第一部份詳述作者於一九三八年考取政府獎學金入讀香港大學,並因此在中國內地先後為英國海軍情報局及中國國民黨軍隊工作。戰後憑勝利獎學金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造,其後成為大律師。作者與其父於家族中俱排行第七,作者深信有此因緣,才蒙幸運之神如此眷顧,因此英文原著定名為《第七子與法律》。

書中第二部份縷述八宗性質截然不同的案件,案中被告均由作者代表辯護。這些案件包括了峰迴路轉的謀殺案、詐騙案,以及無辜警員險遭上司羅織罪名陷害的案件,內容精彩,耐人尋味。辯方採用的手法引人入勝,讀來趣味盎然。

  • 作者余叔韶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8
  • 試閱
book

本文集選錄了梁鑑添博士在七十年代發表的文章作為回顧,也組織評論八十及九十年代香港大、中、小學數學教育情況的文章以至一般數學教育的論述作為前瞻,對於認識及瞭解近三十年來香港數學教育的面貌及前瞻提供不少珍貴資料。

  • 作者蕭文強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5
  • 試閱
book

本書以線下導賞:屢見仍鮮的香港古蹟為題,介紹分佈在港九新界的歷史古蹟。有別於近年興起的線上導賞(Online Guided Tour),本書沒有影音和多媒體的輔助,只通過實地考察得來的資料,親身拍攝的圖像以及搜集得來的史料,為大家進行一場探索香港古蹟和歷史的導賞。

香港是世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城內的人生活忙碌,縱使不少的古建築就在鬧市之中,大家或許只是擦身而過,沒有多加留意,亦是屢見猶鮮。有關香港歷史的開端,不少人會認為是在英國人登陸水坑口的1841年以後,而本書追尋的香港古蹟和故事,就會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古石刻開始,由古廟古物開始說起,為大家介紹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本書分為十個章節,由古代石刻、明清時期的廟宇、英國人登陸香港後不同時期所建立的建築,甚至華人的傳統村落和罕見的戰爭遺址都會一一涵蓋,而介紹的方法亦會以導賞的形式進行,輔以圖像和手繪地圖,由古蹟的背景、歷史故事、建築特色以及背後流傳的一些掌故出發,帶大家重新認識昔日香港。

  • 作者 陳國豪、黃柔柔
  • 出版社明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
  • 試閱
book

本書選擇了宋王質《詩總聞》明何楷《詩經世本古義》、清方玉潤《詩經原始》作為研究個案。這三本《詩經》專著,是宋、明、清三個不同社會潮流之下的產物,分別代表了在歷代《詩經學》的發展過程中三種不同方向的《詩經 》研究。這三本專著,雖曾產生過關鍵性的影響,無論在以往或著是目前,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現在聯繫起來一併討論,並且重新評價,可以更清楚地瞭解自漢開始形成的有系統的、整體性《詩經》研究的演變情況。

  • 作者李家樹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4
  • 試閱
book

《華僑日報》承接香港早期的辦報傳統,開創中文報紙的嶄新局面,二戰後初期成為香港第一中文大報,刊行長達七十年,在香港報業史、華南報業史乃至海外華文報業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香港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研究香港社會發展的珍貴材料。 本書是第一本關於《華僑日報》的研究專著,採取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新聞學理論和觀點等,憑藉《華僑日報》的報紙原件和微縮膠片,進行深入探討,是香港報業史和文化史的重要研究成果。 書中就《華僑日報》前身三種報紙及該報本身的刊行經過作出全面性的系統論述,並對報上登載的消息、文章、圖片、廣告等作詳細統計,分析該報在不同時期的內容和特色,進而探討《華僑日報》與本地乃至內地、海外社團的關係,分析該報在香港社團的發展歷程中所擔當的角色,以及香港社團對該報所作出的回饋,從而考察二十世紀香港中文報刊與華人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關係。

  • 作者丁潔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