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電子書
本書是首部關於中國的拉拉(女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社群與政治的民族志研究。在多年田野調查的基礎上,本書集中討論上海的拉拉們如何在一個否定女性性自主權的文化中自處,以及在同性慾望與強調家庭和諧及強迫婚姻之間掙扎。作者解讀了包括「華人寬容傳統」在內的中式恐同話語,揭示異性戀正統主義如何將其要求強加於同志主體之上。作者將「公共正確政治」視為一種新的同志實踐,在中國式管控下,建立同志的生存策略和自我認同。
本書結合了作者自身的酷兒經歷和堅實的研究成果,詳盡刻劃當今中國都市的女同志社群與政治的現狀,為關於同性關係、恐同、出櫃政治及性管治的全球探討和辯論作出了寶貴貢獻。
- 作者金曄路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
- 試閱
《閱覽英華:文言經典語言和篇章的學與教》以文言經典作品的教學內容知識為重心,探討中學文言經典作品教學的理論原則與實踐方法。
本書首先討論文言作品教學的四項學習內容,包括:第一章針對文白的關鍵差異,發展了「對譯」的觀念與方法,幫助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文言的詞彙與句構等語言特徵;第二章從語言進而篇章,藉戲劇教學探討文言作品內容與情境的理解與體會;第三章以說話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從閱讀教學發展到其他語文能力的教學;第四章從語文能力延伸到中華文化,作為文言經典作品教學內容知識的歸趨。然後在第五、六兩章展示了經過實踐並具成效的設計,討論如何在課堂裏實現以上四個環節的文言經典作品學與教。最後一章以近體詩為焦點,探討詩歌這種文言經典作品體裁在文言教學中的關鍵學習內容特徵。
本書為文言經典作品的課程和教學提出了驗證為本的理論架構與實踐經驗,適合中文教師、語文教育工作者以及對文言教學有興趣的人士閱讀。同系列還有《閱我深意:文言作品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從學習與動機的角度探討文言作品的學與教,兼而讀之,相得益彰。羅燕琴,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語言及文學部主任。
- 作者羅燕琴, 林偉業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
本書是關於日本帝國亞太戰爭期間性奴隸制度中國受害者的專著。全書通過十二位中國「慰安婦」倖存者的證言以及豐富的史料和調查實據,揭露了日本侵略軍對眾多女性的殘酷蹂躪,揭示日軍為推進侵略戰爭而有組織、有計劃地設立慰安所的事實。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戰爭記憶〉概述了日本侵華戰爭與「慰安婦」制度的緊密聯繫、日軍大規模強徵「慰安婦」的事實、慰安所實況調查,以及「慰安婦」制度下駭人聽聞的性犯罪。第二部分〈倖存者證言〉記載了十二位日軍慰安所倖存者的口述史。著者把個案置於戰爭宏觀背景之中,揭示中國女性在日軍侵華戰爭中所遭受的殘害,以及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巨大苦難。第三部分〈追索正義〉綜述二戰後國際戰犯審判對日軍性犯罪的忽視、「慰安婦」受害群體的生活狀況,及近二十年來「慰安婦」的索賠運動。此部分深入分析國際社會上有關「慰安婦」索賠問題的法律爭論。作者廣泛搜集了相關的第一手中、日文史料,匯同當代中、日、英文的研究成果,包括調查報告、地方史誌、目擊者證詞等諸多中、日文珍貴檔案,對「慰安婦」問題的歷史與現狀進行全面和嚴謹的梳理,深入、翔實地記述了中國婦女在日本侵略戰爭中的苦難經歷,以及她們在戰後追索正義的坎坷道路。
- 作者丘培培、蘇智良、陳麗菲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
- 作者吳存存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
- 試閱
香港擁有許多位於沙灘後方、資源豐富的考古遺址。其中,南丫島的沙埔長期以來一直受到考古學家們的注意,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學者就該區域有全面研究的著述發表。
《南丫沙埔拼圖》以沙埔六千多年包容各種人類活動的多時期社會景觀為框架,呈上第一項跨時期的持續分析。綜合數十年早期田野工作及Mick Atha(范旼澔)和葉可詩(Kennis Yip)在2008–2010年期間發掘的大量考證,兩位作者得以重建沙埔社會的不同歷史時期。
該遺址出土的文物,包括一些屬於香港範圍的僅有發現,投影出古代沙埔居民以不同方式與環境互動。青銅時代的人類高度掌握石英裝飾品生產和冶金技術等證據,顯示當時的手工藝正在逐步提升和變得專門。與此同時,社會變得複雜、競爭更形劇烈。到了六朝至唐代時期,沙埔成為官府掌控的窰式鹽業中心。在19世紀,沙埔的漁、農業社會羣體更成為提供香港市區食品和燃料的重要供應者。透過一個特殊考古遺址的鏡頭,《南丫沙埔拼圖》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人類在不斷地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
- 作者Mick Atha、葉可詩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
- 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