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雅好戲曲,亦精通戲曲的羅澧銘,對廣東粵劇、粵樂,興趣尤深。他既觀劇聽曲,又同時評論劇曲,下筆有理有據,而且旁徵博引,寫的都是高素質而認真的戲曲評論。上世紀五十年代,羅氏在《星島晚報》連載一系列戲曲專題文章,專欄名為「顧曲談」,取「曲有誤,周郎顧」的典故,以「行家」身分撰文,寫戲曲、音樂、掌故、名伶,內容豐富。後來他整理部分連載文稿,出版了《顧曲談》。 本書以《顧曲談》初版為底本,參考羅氏在原書序文中提及的分類標準,重新校訂,並為若干字詞作簡注,方便讀者閱覽。

  • 作者朱少璋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20
book

二零一一年,蘇慶彬教授出版了他的半自傳式散文集《七十雜億──從香港淪陷到新亞書院的歲月》,書中回顧了他一生親歷的所見所聞,包括日佔時期的香港民生,在新亞書院及中文大學教學的趣聞逸事等。之後,蘇教授陸續補添文章近五十篇,這些文章在二零一六年蘇教授去世後,由他的學生重新編修整理,大部分收入新增的「退休生活篇」與「終結篇」內,部分他懷念朋友的文章則與原書「老師篇」的文章合併成「師友篇」。此書的封面和封底插畫更由蘇教授女兒──國際著名插畫家蘇美璐女士親手繪畫,殊有意義。

  • 作者蘇慶彬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
book

1945年8月15日,二次大戰以盟軍勝利告終,日本無條件投降,同時亦結束了香港被日軍佔據那令人難以忘記的三年零八個月。香港歷史專家鄭寶鴻透過舊報章文獻、老照片,和其他證件、文件等材料,帶您重新回顧這段歷史,當中揭示香港被日軍佔據前後民生各方面的狀況。本書從大戰前戰雲密佈的香港,到香港被日軍佔據期間的一幕幕艱苦場景,再到戰後香港重回正軌,多方面記錄香港人在面對殘暴軍政統治及嚴重物資匱乏下,靠着堅毅的求生意志,攜手走過幽暗低谷的一段崢嶸歲月。

  • 作者鄭寶鴻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20
  • 試閱
book

由香港開埠至今,隨著時代轉變和市民的飲食習慣,林林總總、各具特色的飲食場所,包括茶樓、地?茶居、小館、粥麵館、外江菜館、大牌檔、西餐館、冰室與茶餐廳等,在百多年來歷經了或大或小的變化。當中包括已消失的著名茶樓茶居如得雲、馬玉山、武彝仙館,酒樓酒家如宴瓊林、金陵,大三元,小館如愛皮西、神燈、奕樂園,西餐館如威士文、美利權、安樂園,仍能勾起很多人的無窮的回味。本書透過逾300幅圖片以及報刊文獻,記錄香港百多年來飲食業的變遷,以及不同食肆的始末及演變,讓讀者了解香港各時代獨特的飲食文化,流行美食、市民的生活狀況,以及香港各區的發展。

  • 作者鄭寶鴻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21
  • 試閱
book

茶與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常見於茶餐廳、茶樓等生活場域,甚至出現在我們的紙幣上。 別小看這一小杯飲料,它包含了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及我們的殖民地歷史。 本書嘗試透過文本整理、訪問老茶行及茶人,細說由十九世紀至今香港的茶貿易變遷與發展。品一杯茶,讓我們從茶杯裏輕輕窺探香港由開埠發展到國際都會的起跌,與茶一起見證海峽兩岸和香港關係的變化,從中尋找本地茶文化的根源、現象和未來的路向。

  • 作者林雪虹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book

《香港.開港》是一本具開創性的歷史著作,作者林準祥博士根據前人不曾注意或未曾發掘的香港早期史料,作出重新檢視,提出了不少新見解。本書涵蓋內容包括:探討香港島如何被西方發現,重温香港名稱的來源,介紹島內重要的村莊、地名和街道的命名依據,觸及開埠初期的城市建設、土地政策、司法、教育、商業、貿易和金融等,對香港島開埠最初階段的歷史,進行深入的硏讀。本書主題盡量避免前人已作詳細談論的內容,集中討論其中被忽略或歷史觀點出現商榷的地方。部分分析的結論和觀點與前人的研究有别,甚具爭辯性,必將引起讀者的關注和回響。

  • 作者林準祥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