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電子書
香港的港字,得自天然,也可說是得天獨厚,不言而喻;本書作者就一個香字,夾着多年鑽研19世紀前期史實的學養,上下古今中外求索,孜孜不倦,遂在乍看起來不就是那麼一回事的喧鬧聲中,開闢了一片好天地。 本書抽絲剝繭,正本清源,以大量圖文史料佐證,言出必有據,我們讀來只覺枝葉豐茂,花果處處,陶醉之餘,更是一片澄明。 作者簡介: 魏白蒂(Betty Peh-T’i Wei),美國Bryn Mawr大學學士,紐約大學碩士,香港大學歷史學博士;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名譽院士;北京國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兼職教
- 作者魏白蒂
- 出版社明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
置身烏茲別克,帖木兒的精魂好像無處不在,蒙古鐵騎的征塵已絕,高聳的宣禮塔尚在,穆斯林的禱告聲有若穿越時空而來…… 來到吉爾吉斯,伊塞克湖已無靈怪,但玄奘的行腳,仍有跡可尋;在碎葉遺址,李白的誕生地,倒惹來不少爭議…… 跑到哈薩克的塔拉茲,找不到煙塵莽莽的古戰場,卻想起了造紙術的西傳;在阿拉木圖,竟找到了冼星海大街,耳畔彷彿響起了《黃河大合唱》…… 自古而來,中亞與中國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西域的多元文明,注入中土後,帶來文化糅合的新氣象。作者遊走於中亞三國,以細膩的文字,生動的筆觸,述說當地的文化、歷史和傳說故事,讓你彷彿走進浩瀚古城,在絲路上尋覓璀璨的遺跡與今日的風貌。
- 作者馮珍今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18
「西洋人」這一稱呼原來與葡萄牙人抵達澳門的歷史事件有關?「澳門土生葡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他們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又有怎樣的看法?早期澳門土生的葡裔混血兒原來不少都具有非洲、印度、馬來西亞及日本的血統? 葡萄牙自1557年開始租借澳門,直到1999年澳門回歸,長達四百多年。早期的澳門,扮演著歐亞貿易樞紐的角色,而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萄牙後裔,更因著多元種族、文化和語言的優勢,遊走於澳門、香港、上海,甚至日本各地,在全球貿易中擔當要角,同時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重要橋樑。之後,隨著葡萄牙勢力的衰弱,以及香港的開埠,澳門的重要性日降,土生澳門葡人也開始四散到世界各地。 隨著時間流逝,「澳門土生葡人」的身份及文化認同在下一代中逐漸減弱,這個獨特群體或許無法將他們對澳門的情感傳給後代,但他們所經歷的歷史及擁有的文化應當被保存下來,作為對時代的見證。這也是身為澳門土生葡人的作者撰寫此書的目的。 名人推薦 土生葡人不僅是葡治時期澳門的華人社會與葡萄牙管治者的橋樑,更加是一個融會中西文化,擁有獨特語言、美食、傳統和共同歷史記憶的社群。 ──黎祖智(澳門國際研究所主席) 本書以葡亞人士的角度,讓讀者在一般純華人立場以外,重新認識中葡交往與澳門作為中西橋樑的人際與文化軟實力。 ──陳明銶(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傑出專家) 從澳門土生葡人的毅力與創作力來看,他們委實是二十一世紀全球人力流動(global labor migration)的最佳代表,既能隨機應變,又能自得其樂。 ──韓子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Geneseo 分校歷史系教授)
- 作者施安東(António M. Jorge da Silva)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