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列表
电子书
通过民间藏品,寻找「三年零八个月」的市民生活 1938年下旬,广州、深圳等地相继沦陷,日军在边境多番挑衅,战争阴霾已笼罩香江,战事一触即发。1941年12月6日,香港市民正享受着周末假期,快活谷挤满了观赏赛马的市民,市面上一片歌舞升平。然而两天后,日军大举进攻香港,经过十八天激战,香港失守,市民开始了在日军铁蹄下的没有明天的生活。七十年过去了,香港早已成为国际大都会、亚洲金融中心,但这段艰苦岁月仍然刻印在老一辈的市民心中,难以磨灭。 本书透过一百多件珍贵的日占香港的民间藏品,包括租单、电费单、水费单、土地税单、房产税单、保险库收据、股息单、马票、马牌、电车票、巴士票、轮船票、明信片、通用邮票、报刊广告等,并辅以适量的文字解说,希望能让读者对「三年零八个月」的市民生活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铭记这段老一辈香港人难以遗忘的艰苦岁月。
- 作者周家建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5
「所谓『大医』,并非甚么神乎其技、声名显赫,关键在于精诚:『精』是医术学问的精研,『诚』则是用心唯诚,竭诚于本业与职责。」 ──梁卓伟 香港大学医学院成立一百三十年来,从首届的两名毕业生︰孙中山和江英华开始,到如今名医辈出,每届培养过千名毕业生投身医护界,为社会服务。 本书为纪念医学院成立130周年而作,记录了医学院前身、香港华人西医书院的初创,至香港大学医学院成立初期的艰辛及其后稳步发展,还包括百多年来与医学院以至整个社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一众「大医」及医院介绍,更有十八位名家撰文,阐述他们与医学院的缘份。 香港大学医学院见证了西方医学和医疗服务传至香港,也反映了香港在东西文化中的交流碰撞、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 作者梁卓伟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7
香港电影素来充满生机。它既海纳外来元素,又将之融入本地民间,形成在国际影坛自成一格的独特文化。 此书从二十三篇专论着手,聚焦五十到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细察其从伦理言情到心理探索、从传统写实到现代抒情的发展脉络;并藉着回顾吴回、程刚、李铁、李晨风、左几、楚原、唐书璇、陈韵文等多位杰出影人的文艺作品,探讨他们为这三十年来香港电影所缔造的文艺空间、人文风景。 本书作者并不欲以怀旧的态度,去将所有旧事情理想化,而是希望从数据入手,以更实在的方法,厘清一些过去因约定俗成的偏见或论述之欠缺而积存下来的误解,将半世纪前香港电影的独特性勾勒出来;从而突显几代电影人为建立本地文化孜孜不倦的努力,也向他们多年来源源不绝的创作,致以衷心敬意。
- 作者易以闻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