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你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的筆跡和畫作嗎?喜歡紅色、黑色、黃色或綠色的孩子有什麼不同?常用圓形、方形、三角形又有什麼特別含義?不同字形、力度、斜度的字代表着什麼性格?寫出什麼字形的孩子最有自信?什麼樣的字形代表他感到焦慮?孩子興趣究竟在哪裡?他能發揮潛能嗎?父母該怎樣和孩子相處?了解孩子在想什麼?其實,日常的筆跡和看似亂畫的圖畫,都藏着性格的秘密,筆尖在紙上留下的痕跡,都揭示了孩子對生活、學習、父母的想法。從孩童時代步入成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本書的21堂筆跡課,帶領讀者深入了解孩子的內心,和孩子同行,並肩成長。

  • 作者林婉雯
  • 出版社P.PLUS Limited
  • 出版日期2020
  • 試閱
book

「在那時候,我才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精神分裂者會產生幻聽,試想像被十個人包圍,所有人同一時間對你說話。這是多麼地讓人感到困擾,但這就是我丈夫的真實經歷。」 歷經丈夫患病、治療、復發、再治療…… 本書作者將照顧患上精神分裂症丈夫的經歷, 一字一句地書寫成這本溫情的照顧者手記。 家人患上精神疾病該怎麼辦? 如何平衡照顧患者、家庭以及工作? 身為照顧者,怎樣在照顧患者的同時關顧自己? 照顧者應掌握哪些資訊? 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協助患者? 怎樣在求診時讓醫生清楚了解患者的情況? 怎樣記錄患者服藥後的症狀? 怎麼平衡利弊,選擇合適藥物或療法? 怎麼處理副作用、選擇營養品? 究竟照顧者該如何陪伴患者,走過又長又彎的道路,回到現實的世界? 作者用自己的經驗,一一寫下答案。

  • 作者Margaret Ong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
book

現代社會,大家忙於工作,而且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令保護和教導小孩子更加困難。教育學及兒童心理專家陳美齡,過去收到不少家長來信發問,這次特意執筆,選擇了當中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案例,希望能更加具體地幫助大家解決育兒上的問題,令家長能更安心地帶孩子。

當中,家長比較困擾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親子關係、情緒問題;也有家長問及如何和孩子討論人生哲理,如何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中生存等等。

因為每一天都有預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所以育兒是一個充滿挑戰但又充滿樂趣的過程。不需要一個人承擔所有育兒的壓力,用正能量、微笑和幽默感去面對育兒的挑戰吧!

  • 作者陳美齡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
  • 試閱
book

這是關於五個年輕人尋回自我的故事。 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問題,從學校到社會,又經歷著不同的挫折,致令他們的自我形象都不高。 一次機緣巧合下,大伙在郊外野餐時遇到一隻鴕鳥,在牠的引領下找到昏倒在地上的獨居老伯伯,他們毅然擔起了照顧老伯伯的責任。 在彼此相處的幾天裡,伯伯跟五位主角分享著對不同事物的看法,令他們各有領悟。 最終他們下山後,各自帶來不同的轉變。十年後他們又再重聚,各人已能解開心結,尋回自我的價值。

  • 作者阿宅、菱形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
book

本書系統介紹了復元導向下的認知行為介入法之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 在精神健康服務領域,復元模式和認知行為介入法均已被廣泛應用,但將二者結合應用尚屬前沿研究。香港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與香港大學黃富強教授及其團隊合作,將復元的概念與認知行為治療結合運用於精神康復個案工作中,並將該計劃的具體執行、經驗與反思編寫成冊。 本書所展現的前沿研究成果不但為精神健康服務工作者帶來新的啟發,其中詳細的實際操作記錄更是為相關領域的工作者、社工、學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工作指南。

  • 作者黃富強、陳玉清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
book

身體疾病的出現,總有其原因。「要治身,先治心。」有很多人以為心理治療只是給心理有嚴重問題的人們,但其實每個人都有過或多或少的創傷,每個人都不開心過,每個人都挫敗過、傷心過、憤怒過、跌低過。而這些種種所引致的情緒,其實一直被埋藏在心的深處,在潛意識中無時無刻影響着我們的思想、行為、習慣。 而身體是潛意識用來溝通的重要渠道,身心靈,環環相扣,心中有傷,心中不願承認、接受或面對,潛意識就可能會透過身體來告訴當事人。而當心理創傷或情緒得到舒緩,身體的不適總是會神奇地好轉起來。 本書作者是專業的心理輔導及治療師,將以真實個案為例,帶讀者認識身體和精神的密切關係,如何通過接納、轉化的治療過程,看到生命中的一點點光。

  • 作者安靜
  • 出版社P.PLUS Limited
  • 出版日期2020
  • 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