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電子書
馮唐,協和醫學博士、美國埃默里大學MBA 碩士、前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前華潤醫療集團CEO、現任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知名作家及詩人。
對《道德經》《論語》《資治通鑒》等東方先賢智慧如數家珍,更是曾國藩死忠粉。
在他二十多年的管理生涯中,深感中國沒有本土的、可實際操作的管理學。西方很多理念在本土很難落地,他們總能把簡單的道理講得複雜與晦澀;而我國古代的很多管理學又都偏重於權謀之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科學。兩套系統各有優劣,作者遂將曾國藩一生為師、為將、為相的成事之道,與自己的西方先進管理經驗及本土管理實踐融會貫通,總結出一套跨界成事的獨門秘籍。不論讀者從事甚麼職業,都可以運用其中簡單的方法論來管理自己、管理工作、管理生活。
- 作者馮唐
-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
香港英資財團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對華鴉片貿易。隨著香港成為遠東著名的貿易轉口港,英資洋行迅速崛起,並將投資的觸角從貿易拓展至航運、倉儲碼頭、銀行保險、地產、酒店及公用事業,從而建立起其逾170年的龐大基業。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一度雄踞香港的英資財團受到新興華資的挑戰,開始從巔峰滑落。踏入過渡時期,英資作雙線發展:怡和、滙豐等透過國際化策略,包括遷冊、結構重組、加快海外投資等,試圖建立起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態勢;而太古、香港電訊、嘉道理等則透過上市、聯手中資等實施固守香港核心業務的策略。回歸之後,無論是怡和、滙豐還是太古、嘉道理、渣打等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時至今日,英資財團仍然是香港整體經濟和資本結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對香港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構成香港經濟的獨特色彩。
一部香港英資財團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香港近現代政治和經濟歷史的一輯極其生動的側影,從中可了解178年來香港經濟所經歷的深刻變化、發展脈搏、發展態勢以及發展規律,並可得到一些歷史性和現實性的啟示。
- 作者馮邦彥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今時今日,公司作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已經壯大,公司由法人觀念帶動,轉化為有限度負債觀念,經歷管理階層與股東分家,逐漸擴大融資渠道,再轉化為以未來市佔率為經、以槓桿金融為緯的複雜組織。這些變化,改變了公司與市場的關係,以及公司與政府和科技的關係。我們若不徹底了解現代公司的組織和結構的特色,是不容易了解市場、政府與科技的本質。換句話說,現代公司是市場的“深層結構”(deep structure)。
但現代公司背後卻蘊含著整個西方的理性主義及西方價值觀,包括以組織為經、程序為緯、效果本位、效率至上、法理規則為基礎等概念。整體來說,公司的力量是西方文化力量的縮影,亦即是說,西方文化是現代公司的“深層結構”。
在書中,作者結合經濟學與文化學的分析工具,建立一個有充分能力解釋當前經濟現象的典範架構 (economic paradigm),透視人類經濟未來發展的命運,為經濟學與文化學的融匯起了示範的作用。
- 作者胡國亨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8
- 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