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以香港成功企業實踐經驗編制,是行政人員的實用指南,及管理學課程的啟發性教材。

小型和中型企業是香港乃至中國南部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被稱為“中小企”的公司佔香港公司總數的95%,其雇用員工數量約佔所有就業人數的三分之二。這些企業背後的管理者和企業家對香港各方面的發展都做出了貢獻。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業的管理與跨國公司的管理有天壤之別。由於中小企各自面對不同的技能、資源以及環境壓力,因此,對於中小企的管理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毫無疑問,中小企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值得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 作者范浩文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
book

本書以個人信貸管理為主題,介紹個人借貸的實際運作(如信貸資料庫、信貸報告與評級)、風險管理策略(如信用卡、私人貸款、物業按揭等各類個人信貸產品與信貸資料披露的關係)及債務處理方案(如應對收數公司的方法、破產的處理),並針對大衆在個人借貸中可能遇到的疑惑和困境,提供詳盡的解答以及可行的處理方法。

大多數在職人士有能力進行個人信貸行爲(如信用卡消費和私人貸款),在信貸資料庫中擁有自己的信貸報告;他們將從本書吸收關於信貸相關的有用知識。對於銀行、信貸行業的從業員,本書也是一本理想的參考書。

信貸 
  • 作者周炳華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
book

本書從歷史學、傳播學、廣告學、藝術史、政治宣傳等跨學科研究的視角出發,以報刊雜誌廣告和月份牌廣告畫等視覺圖像為分析對象,集中討論近代中國(包括上海、台灣和舊滿洲)廣告文化的特色,以及日本廣告對近代中國商業文化的影響。主要內容包括:報刊廣告的文化翻譯問題;廣告與商業競爭;南京路四大百貨公司的廣告媒體功能;外來廣告技術的接受和本地化;上海和大阪印刷業的人才交流;女性作為「現代性」的文化符號;以及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宣傳藝術。本書有助我們理解商業視覺藝術怎樣創造「東亞現代性」、如何與「殖民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結合,又如何在地區交流中形成等問題,並提供了嶄新的視點和研究方法。

本書不僅以研究中國商業史、廣告史、藝術史、傳播學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學者為對象,也可作為本科與研究生課程的教材,而且對從事亞洲研究、女性研究、市場營銷、創意產業、流行文化、都市文化、消費文化和商業文化研究的學者和學生,以至有意了解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的普羅讀者亦有所助益。

  • 作者吳詠梅、李培德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4
  • 試閱
book

創造力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在法律制度中,版權制度和創造力特別是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創造力關係最密切,但只有顧及各方利益的平衡版權制度才能夠促進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經常審視現存的版權制度是否能夠反映現實各方的利益及需要,尤其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社會對創造的需要。

《版權、網絡和權利平衡》圍繞互聯網環境下版權的合理使用、使用者的權利和地位、權利的濫用和平衡、網絡侵權盜版與網絡服務商的責任等角度,探討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版權制度在這些方面的立法和司法改革,進而探究在互聯網環境下版權如何能夠達到最佳平衡,並更大限度激發社會的創造力。本書共八章,分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版權的平衡、濫用與合理使用;第二部分側重探討網絡侵權與責任認定。

  • 作者李亞虹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
  • 試閱
book

訴訟是一隻很奇特兇惡的猛獸,它看似平凡,讓爭議人很輕易地使用它來伸張正義及懲罰他人。可是,一旦訴諸法律後,爭議人是很難全身而退,不受任何傷害的。訴訟破壞彼此的關係,加深仇恨,無助解決紛爭,最終導致兩敗俱傷,亦可能令爭議人傾家蕩產。

為了避免訴訟,爭議人可選擇調解替代,以解決糾紛。調解是解決紛爭、締結雙贏甚至是多贏的白武士。本書介紹了調解和調解所需的法律知識和技巧,鼓勵更多人士參與專業調解,減少日益繁重的訴訟及它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締造和諧社會,達至「以和為貴」的理想境界。

第二版新增數個章節,詳述如何安排調解會議,並論及何謂調解倫理,補充撰寫和解協議書所涉及的相關法律知識,亦介紹了《道歉條例》及調解中「保密」的概念,以供讀者參考。

  • 作者江仲有
  •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1
  • 試閱
book

「君子」概念是儒家學說的理想人格行為標準,並由「君子五德」,即「仁」、「義」、「禮」、「智」及「信」組成。

從現代管理的角度理解,「仁、義、禮、智、信」不僅是倫理之道,也是管理經營之道。「仁」是仁愛之心,統攝各種美德;「義」是處事公正合理;「禮」是人際關係與相處的規範,企業形象建立在員工的言行舉止;「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無反覆、誠實不欺。此外,這些思想包含着一種強烈和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為現代企業管理注入奮發向上的動力。

素以積極弘揚中國傳統精神「商道惟誠」的恒生管理學院,七年前引入儒家的「君子」概念,盼能為在港經營的企業,定下適用於華人社會的商業道德標準。這套嶄新的商業道德標準,除融合了君子的五項美德外,也兼具西方的商業倫理學說,務求能準確及全面地檢視企業的營商手法,是否恰當和符合現代華人社會的道德要求。

「君子企業調查」計劃是恒管每年其中一個最大型的師生學術活動,旨在以嚴謹與科學化的學術調查及研究,評選出香港市民心目中符合商業道德價值準則的「君子企業」,並在三年前開始每年公布「恒管香港商業道德指數」。

  • 作者鄧子龍、 謝亭亭、李康頴
  • 出版社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