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電子書
本書上半部為“歷史想像”,主要分析香港不同類型的歷史書寫方式,以觀察香港的文化身份流動;下半部為“本土經驗”,希望從城市的角度,思考作為一種新的歷史主體的當代香港文學的發展動力。 誠如一些分析所言,本書作者從小說出發,試圖在歷史建構的意義上辨析複雜多變的香港文化身份,同時圍繞著都市性,建立自己敘述香港文學的視角。與限於一般性作家作品分析的香港文學史相比,本書的研究無疑具有創新的視野。
- 作者趙稀方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
曾經,香港有這樣光輝歲月。香港工業發展在五十年代起步,當時以紡織業為龍頭企業,大部分以家庭式的山寨廠為主。六十年代發展各類不同的輕工業:如玩具、成衣、塑膠、電子等。七八十年代是工業全盛時期,後來北移,不少廠遷離工廈,再慢慢吸引了商業寫字樓、甚至現在有酒店…… 工廈的前世今生,其盛載的內涵從工業到創意及服務業,現更持續有機的發展,生成許許多多新生的力量進駐。 本書透過訪問工廈內的不同創意單位(包括音樂演出場地、手作/設計工作室、室內滑雪場……等不同範疇),展現工廈的轉型新轉變,呈現獨特的創意全景。
- 作者蔡曉彤、林茵、黃熙麗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5
對很多香港人來說,調景嶺只是近百個地鐵站的其中一個名字,但對於那些在這片土地上出生和成長的人們來說,這個地方盛載著他們人生中不少珍貴的回憶,他們的回憶又牽連著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結束不久,國共內戰就打響了。為了逃避戰火,不少同胞南下香港,其中包括不少國民政府官員和軍人。他們或許沒有想到,調景嶺最終會成為他們安身立命的家園。隨著一九九○年代香港回歸在即,調景嶺面臨被清拆的命運,嶺上人從此分散於不同社區。 今天的調景嶺已經是高樓大廈林立的住宅區。殊不知,這個社區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及生活模式,特別是當年嶺上人在這片荒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園。如果說他們是「獅子山精神」的先導,一點也不誇張。 透過本書中二十個故事,我們可以細味充滿感情的文字,以領略嶺上人昔日的生活;細看已經發黃的照片,以重現調景嶺昔日的風貌。
- 作者丁新豹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本書為徐志摩的散文精選集,由編輯遴選,既包括徐志摩獨具思想剖析性的文章,亦包括徐志摩頗具實驗性質的文章,從中既可見到作者對自我感情的挖掘,亦可見到作者在藝術描寫上的嘗試與試探。本書文章多寫於1920年代,在白話文運動的初期,徐志摩的文字已經頗具現代性與現代意味,其筆法之成熟,結構之嚴謹,即使今天重讀亦不會覺得過時。
- 作者徐志摩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
全書分為四個部分:「人間至味是清歡」,繁華鬧市,你心底裡珍重的記憶往往是很純粹的,如作者與兩位已過世的老朋友因食結緣的情誼;「尋找內心的遠方」,作者青蔥歲月到訪過世界各地,異國的食物如一碗羅宋湯、一個漢堡、一道炸魚薯條,皆是他內心深處久遠的味道;「舌尖縱橫新幹線」,許多人對日本充滿眷戀,作者也不例外,整個章節為櫻花之國而寫,大阪、岡山、京都、米澤……談食物,也談景色,仿佛來了一趟新幹線之旅;「浪跡南北的滋味」,作者由中國南方走到北方,沿途經過很多地方,景物和食物隨之而改變,當中也蘊藏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
「人生是個不斷探索的旅程,旅途也是其中的一種探索,找出她的味道,哪管甜酸苦辣,也體會她的滋味。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光是沿途的風景,還有不同的味道,多少的哀樂歡笑片段,都會成為流光掠影,永刻在你的記憶中。」──作者司徒衛鏞
視頻介紹
- 作者司徒衛鏞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
- 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