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列表
电子书
本书由协成行发展有限公司策划,主要以黄竹坑的工厦活化为主题,同时讲述了黄竹坑发展的历程。结合口述与文献资料,本书以八个关键词组织全书内容,分别是河谷平原、古村落、早期建筑、工业区、公共房屋、休憩与娱乐、商贸区及活化工厦。顺着这八个关键词,读者就能由黄竹坑的远古年代一气呵成地走到今天:先从地理环境与古老聚落入手了解早期建筑的时空背景;然后认识黄竹坑工业区、公共房屋及休憩与娱乐设施之间的互动发展;最后看到黄竹坑如何在开辟商贸区及活化工厦的政策下注入新动力。
- 作者刘智鹏、黄君健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5
2005年,第一次在黄沾家里看见他的私人藏品。那一年,保存利东街和中环海滨的声音四起,「保育本土文化」由大学导修课题变成众人的事。保育黄沾的文物,成了当前急务。黄沾本业创作,原来对文化保存也有独特的想法。在他眼中,文化就是生活,文化保存的任务是记住日常足迹,讲好平民故事。香港历史特殊,平民际遇跟大时代烽烟每多纠结,她更曾经在因缘际会下,担起传承和更新大中华文化的角色。保育本土文化,是要用最高的规格,保育文物,整理记忆,说好这个曲折的香港故事。黄沾的想法,结果相当微妙。一方面,黄沾是文化保存的「对象」。为他整理手稿,阐释生平,是为了更忠实呈现这个流行音乐人物的足迹,还原一段本土历史的面貌。另一方面,黄沾是文化保存的「推手」。他的创作和笔记,对如何在香港做好文化保存,提供线索,留下范本。由此看,黄沾不单是历史的素材,他也是写历史的方法。用黄沾的方法,保存黄沾,以更新黄沾,是这本书的挑战。本书聚焦香港流行音乐,分成四章,借书房内的文物述说当中动人的故事。
- 作者黄沾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1
1968至2004年,黄沾定期为不同报刊写作专栏,字数过千万,题材和风格多样。他是音乐人,又是作家,写歌填词的亲身经历,顺理成章化成随笔评论的对象。这个双重身份,几乎全港独有,令他相关的文章,特别有质感。首先,黄沾的文章有黄沾。对他来说,做广告、写歌词、拍电影,有市场设下的框框。唯有每天在副刊爬格子,他可以自由自在,放眼四方,心内奔驰,写出真感觉。此外,黄沾的文章有香港。他的专栏文字,尽是黄沾的签名港式性格:有话直说,态度亲民,写人写景绘形绘声,月旦世情今古索引。其中写流行文化的文章,更是只此一家,几十年来紧贴每期流行,记录了大众艺人如何在香港社会发展剧本欠奉的时刻,大胆摸索,细心创造,在不同的岗位建构本土声音。我们决定重新严选他有关流行音乐的专栏文章,理顺次序,让它们互相对话,织点成线,对焦「制造港式流行音乐」的过程和奥秘。
- 作者黄沾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1
「本书辑录的影像,均选自笔者在九十年代拍摄的照片。香港经历了八十年代的高速发展,渐渐发觉很多原来熟悉的景物和人事,不到十年间已慢慢消失,当中包括旧式民居、寮屋区、徙置大厦、新界和离岛的村落,以至街头生活片段等。部分景物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值得香港引以为傲之处,不过它们都是香港发展重要的一环,当时只想在一切消失前留下一麟半爪,将来或有一点作为记录的价值。
- 作者高添强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