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列表
电子书
「In situ这个词,是一个拉丁文词组,指『在原本位置』;进行in situ在地研究,人们便能发现研究对象如何在同一片土地世世代代地,与环境及附近物种产生互相依存的亲密关系。」──叶晓文 生态学家宗柏在这城最幽深的秘密之地,进行为期年半的在地生态普查,搜集在山中神秘珍稀的品种。以山为结界,一上山天气骤变。某天在浓雾中竟突然冒出身份成疑的奇异女子,从不透露真正身份,每次上山总会有新的称号。宗柏与她相遇,自此开始纠缠。山下屡兴土木,山上恍如世外桃源。二人与花草树木、昆虫小兽为伴,直到一天,女子突然不再出现…… 擅长自然生态书写、曾出版《寻花——香港原生植物手札》及《寻牠——香港野外动物手札》系列的叶晓文,于小说中描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山中世界。远离现实社会的研究员、行踪不定的神秘女子,他们有着怎样的交往?女子为何不畏险阻,一定要上山?当世界发展得太快,我们与大自然又该怎样共生共存? 《隐山之人In situ》中穿插以博物画风格绘制的动植物插图并辅以介绍,还附有收录全书插图的动植物图鉴插页,阅读时也可对香港本地的自然生态有更多认识。 本书同时收录《燃水之灵》、《霸王别骓》,以及叶晓文于2005年青年文学奖得奖作品《杀寇》。
- 作者叶晓文
- 出版社P.PLUS
- 出版日期2019
「霓虹黯色」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之信息设计研究室 (Information Design Lab) 的霓虹招牌研究项目之一,此项研究由2015年8月开始,研究团队从尖沙咀徒步走到太子,途经佐敦、油麻地、旺角,踏遍15条主要马路和40多条街道,除此之外,研究团队也走到湾仔、铜锣湾、荃葵青、深水埗和西贡等地方,记录了超过500多个霓虹招牌,团队透过摄影实地记录还未拆卸的霓虹招牌,这好让读者从霓虹招牌照片中,窥探各行各业的视觉文化和本土美学特色,从而了解招牌如何建构香港街道想象和消费文化。
书中将集中分析现存霓虹招牌的视觉美学,并从中所催生的香港消费文化,也带出每区的消费模式转变,并探讨霓虹招牌如何丰富我城的街道空间,并延伸我们的集体回忆。
- 作者郭斯恒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8
这书由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部的辅导心理学家策划、选题及撰写,以简单的个案分析,分享青少年在成长历程中遇到的各方面心理疑问,以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拆解成长的迷思,提出有关情绪处理、行为管理的解决方法,并给予家长、老师建议及支持,帮助青少年正向成长。
- 作者香港心理学会. 辅导心理学部
- 出版社万里
- 出版日期2022
- 试阅
「2003年香港爆发沙士(非典型肺炎)的时候,有大量医疗人员受到感染,情况迫切。曾经想毛遂自荐,但身边的人反应却是一句『黐线』,绐终无缘献技。所以只好应承自己,若果将来这个世界需要我,一定会挺身而出。」蔡文力写道。 2015年,非洲疫症史上爆发最大规模的伊波拉疫情。病毒免疫学学家蔡文力兑现了当初许下的承诺,毅然远赴塞拉利昂,成为检测病毒的前线义工。他没想到这一去,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接下来的日子,他除了帮助抗疫,更在当地创办了不同的慈善机构,协助因受90年代内战影响的截肢者。2019年,他更到达危险的刚果战区,统筹伊波拉疫苗的临床测试。 蔡文力通过此书自述了这五年的经历,当中既有失意、悲伤与愤怒,也有体现人性光辉的瞬间。这些感受,不只源于作者,也体现在非洲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在某意义下,蔡文力也从「施予者」变成「被施予者」。生命意义的讨论,通过这些经验变得毫不抽象。而这一切,作者都以真摰且动人的笔触书写,带给读者希望和勇气。
- 作者蔡文力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