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本書由協成行發展有限公司策劃,主要以黃竹坑的工廈活化為主題,同時講述了黃竹坑發展的歷程。結合口述與文獻資料,本書以八個關鍵詞組織全書內容,分別是河谷平原、古村落、早期建築、工業區、公共房屋、休憩與娛樂、商貿區及活化工廈。順着這八個關鍵詞,讀者就能由黃竹坑的遠古年代一氣呵成地走到今天:先從地理環境與古老聚落入手了解早期建築的時空背景;然後認識黃竹坑工業區、公共房屋及休憩與娛樂設施之間的互動發展;最後看到黃竹坑如何在開闢商貿區及活化工廈的政策下注入新動力。

  • 作者劉智鵬、黃君健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5
book

2005年,第一次在黃霑家裏看見他的私人藏品。那一年,保存利東街和中環海濱的聲音四起,「保育本土文化」由大學導修課題變成眾人的事。保育黃霑的文物,成了當前急務。黃霑本業創作,原來對文化保存也有獨特的想法。在他眼中,文化就是生活,文化保存的任務是記住日常足跡,講好平民故事。香港歷史特殊,平民際遇跟大時代烽煙每多糾結,她更曾經在因緣際會下,擔起傳承和更新大中華文化的角色。保育本土文化,是要用最高的規格,保育文物,整理記憶,說好這個曲折的香港故事。黃霑的想法,結果相當微妙。一方面,黃霑是文化保存的「對象」。為他整理手稿,闡釋生平,是為了更忠實呈現這個流行音樂人物的足跡,還原一段本土歷史的面貌。另一方面,黃霑是文化保存的「推手」。他的創作和筆記,對如何在香港做好文化保存,提供線索,留下範本。由此看,黃霑不單是歷史的素材,他也是寫歷史的方法。用黃霑的方法,保存黃霑,以更新黃霑,是這本書的挑戰。本書聚焦香港流行音樂,分成四章,借書房內的文物述說當中動人的故事。

  • 作者黃霑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
book

第一冊:《黃霑看黃霑》

放大黃霑早年的身世,在他身上慢鏡頭重播香港本土文化形成的經過,記下香港平民的集體前傳。

黃霑 
  • 作者梁款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
  • 試閱
book

1968至2004年,黃霑定期為不同報刊寫作專欄,字數過千萬,題材和風格多樣。他是音樂人,又是作家,寫歌填詞的親身經歷,順理成章化成隨筆評論的對象。這個雙重身份,幾乎全港獨有,令他相關的文章,特別有質感。首先,黃霑的文章有黃霑。對他來說,做廣告、寫歌詞、拍電影,有市場設下的框框。唯有每天在副刊爬格子,他可以自由自在,放眼四方,心內奔馳,寫出真感覺。此外,黃霑的文章有香港。他的專欄文字,盡是黃霑的簽名港式性格:有話直說,態度親民,寫人寫景繪形繪聲,月旦世情今古索引。其中寫流行文化的文章,更是只此一家,幾十年來緊貼每期流行,記錄了大眾藝人如何在香港社會發展劇本欠奉的時刻,大膽摸索,細心創造,在不同的崗位建構本土聲音。我們決定重新嚴選他有關流行音樂的專欄文章,理順次序,讓它們互相對話,織點成線,對焦「製造港式流行音樂」的過程和奧秘。

  • 作者黃霑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
book

Janet Lau明白情緒有不同層次,它們就像神經反射,只想給我們傳達訊息,幫助我們走回應走的路。她看到身邊的朋友、學生、家人受情緒影響,故撰寫本書,告訴我們看似快樂的她也經歷了不少低潮,並希望藉由故事分享、瑜伽、冥想及反思練習的形式,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包容自己、肯定自己,接受生命中的「黑」與「白」,學習無條件地關愛自己與身邊的人、事、物。

  • 作者Janet Lau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7
book

「本書輯錄的影像,均選自筆者在九十年代拍攝的照片。香港經歷了八十年代的高速發展,漸漸發覺很多原來熟悉的景物和人事,不到十年間已慢慢消失,當中包括舊式民居、寮屋區、徙置大廈、新界和離島的村落,以至街頭生活片段等。部分景物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值得香港引以為傲之處,不過它們都是香港發展重要的一環,當時只想在一切消失前留下一麟半爪,將來或有一點作為記錄的價值。

  • 作者高添強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