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排排坐,食粉粿」,小朋友在課室裏如何坐,背後原來大有學問。 ‧由背口訣、寫數字到玩連線遊戲,學習數學的方式見證教學理念的轉變。 ‧幼稚園的茶點時間,除了可讓小朋友「醫肚」,還有其他好處? ‧由紙製穿衣娃娃到迷你家具,幼師的手作教具千變萬化。 想重返那段無憂無慮的幼稚園生活, 立即背起書包穿越時光隧道。   幼稚園生活對很多人來說或已相距很遠,那份樸實的回憶卻值得我們再三回味。為了帶大家重返那個純真年代,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博物館精選逾150幅與幼稚園生活、幼教政策及師訓有關的珍品照片和歷史影像,輯錄成書,當中不少來自各界捐贈,部分更曾在展館展出。全書以輕鬆而翔實的文字,由全港第一間幼稚園開始,圖文並茂細訴香港百年來的幼兒教育變遷。 長大後重溫幼年讀書的快樂滋味,必有另一番嶄新的體會。

  • 作者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博物館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
book

以往食肆選擇不多,傳統茶樓就是普羅大眾最尋常的聚會之地︰無論是見工相睇、分手講數、年夜飯春茗、婚宴、滿月酒,以至大時代裏「魚翅撈飯」的日子,都在茶樓出現。 茶樓與港人的生活緊密相連,從興盛到衰落,總算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風光。 本書收錄逾十五家舊式茶樓的珍貴影像,包括佇立鬧巿、各據一方的得雲、多男、龍門;棲身社區、服務街坊的得發、北豪、金碧…… 當中大部分已經結業,倖存下來的也成明日黃花。 透過相片,讓你重溫昔日的茶樓風光。 增訂版特別加插多幅珍貴的相片,讓大家再度緬懷舊時茶樓的美好,追尋上茶樓的樂趣。

  • 作者梁廣福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
book

胡詠超老師一生貢獻教育,尤以在嶺南任教的時間最長,達三十多年,作育英才,桃李滿門。此書便是胡詠超老師教授過的一班高徒,蒐集老師的遺稿彙編而成,作為對他的一番紀念。由此可反映出胡詠超與學生之間的深厚情誼。此書共收錄胡詠超十七篇論文,涉及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哲學三大方面。 特色 / 賣點 胡詠超老師珍貴的遺稿結集 對文史哲各方面的真知灼見 體現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

  • 作者胡詠超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book

在一九四九年的移民大潮中,成千上萬人由大陸南來,面對不可知的命運,匍匐前行。作者的媽媽也在那時候由梅州興寧來到陌生的香港,和許多移民一樣,勇敢地改變自己的命運,也一起翻開香港歷史新的一頁。 這年輕的客家姑娘在香港出嫁了,卻在難言的委屈下出走夫家。一段似有若無的婚姻,拖兒帶女,窮困逼迫,但她不抱怨,柔韌地擁抱生活。「出走的媽」在苦日子裏自在安樂,讓孩子活得有尊嚴,有愛。 作者娓娓道來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灣仔、黃大仙、李鄭屋、深水埗、葵涌等地區的滄桑變化,描畫的是一個堅強女子的一生,也是一個時代洪流中的香港故事。

陳苗 
  • 作者陳苗
  •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
book

本書是著名香港史專家劉蜀永教授的自選文集,內容涉及香港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歷史人物、考據、研究動態、地方志等方面;書中作者關於西方影響對於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作用、香港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等有關問題的論述與觀點,曾引起海內外華人傳媒的廣泛關注。其中《香港:150年來政治經濟發展概況》一文,還被作爲代表中國學者觀點的重要論文,於1997年發表在西方研究中國問題的權威性雜志《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上。 本書是在2010年初版的基礎上作出增訂,刪除了原版文章14篇,新增近年文章24篇、信函6封,更能反映劉蜀永近年來在香港與近代中國關係的研究,以及推動香港地方志出版工作的努力。

  • 作者劉蜀永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
book

1950年代的紅磡社區以工業為主,黃埔船塢、青洲英坭廠、中華發電廠相繼成立,還有其他小型工業如爆竹廠、玻璃廠、雞毛廠等紛立。迨80年代,隨着政府重新規畫,船塢、電廠、英坭廠等均遷離,代之而興的是中產階層的高尚住宅區——黃埔新邨、黃埔花園、海逸豪園等名廈輩出。在這60年間,紅磡可謂“滄海桑田,世事常變”。香港聖公會聖匠堂於1954年在紅磡荒丘上建成,以作工傳福音,一直在紅磡進行社會服務及傳道工作,至今已60年,成為坊眾心目中的地標。藉周年紀念立書為誌,闡述紅磡在這一個甲子的發展,更以口述訪談方式,追溯聖匠堂由初期幫助釋囚、當區工友、新移民,以至辦學、推行長者及青少年社會服務,推廣長者的生死教育等的歷程和變易。展示聖匠服務歷程跟紅磡歷史發展的相互關係,感受人情與地緣,側寫紅磡的景物與人事變遷。

  • 作者梁操雅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