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鴉片戰爭後,中國東南沿海出現了「下南洋」「淘金熱」的移民潮。在當時跨國郵政和金融尚不發達之時,體現華人智慧的移民金融產物——僑批及僑批業出現了。早於中國現代銀行業出現的僑批業,貼近南洋移民族群的匯款與通信需求,一百多年來,與海洋移民、華人商貿活動等融合互動,不斷創新,逐步建立起華人跨國金融體系,進而協同華資銀行、中資銀行融入全球化的金融網路之中,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國際金融匯兌的發展歷史。

  • 作者黃清海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3
book

歷史是什麼?中國歷史漫長、複雜,又該從何入手呢?其實,歷史就是故事;講歷史就是講故事;學歷史,就是聽故事、讀故事。 本書選編了從三皇五帝到秦滅六國這一段歷史時期近兩百個故事,從堯、舜、禹講到齊桓公、晉文公,再講到孔子、老子、莊子……荊軻刺秦王,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娓娓道來。

  • 作者李永田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20
book

適逢香港天主教傳教區成立一百八十年,本書以歷史人類學的角度,研究香港天主教自一八四一年監牧區成立後在西貢區的發展,探討教會在鄉村社會的植根,以及在傳播信仰時,與中國傳統文化、風俗和社會的關係,並分析天主教作為東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 全書按天主教在西貢區的發展歷史,分為七個階段來介紹,先簡述西貢的沿革及人口情況,接着講述香港開埠初期,教會在西貢半島傳教的初創時代,以至代牧區初期至後期的傳教情況。另外亦回顧殉道的傳教士事跡、日佔時期神職人員面對的苦難,以至戰後時期教會的重建等。 古道行工作小組在整理及研究天主教在西貢鄉郊的傳教歷程時,除翻閱了百年以上的教區及政府文獻,還走訪超過二十條村落,尋找昔日傳教士的路線足跡。全書輔以逾百幀珍貴照片及各小堂的大事年表等,圖文並茂,將香港歷史中這一片鮮為人知的片段重現於讀者眼前。 目錄 推薦序一 蔡惠民神父 推薦序二 林社鈴執事 推薦序三 張學明博士 緒論 傳教士作為東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一章 西貢傳統社會及天主教的傳入 西貢的地理與自然環境 西貢的歷史沿革 西貢的人口分佈及社會 鄉村傳教先驅:宗座外方傳教會與客家的相遇 第二章 監牧區時期:西貢傳教之初(1841-1874) 西貢歸香港監牧區管理 第一位米蘭外方傳教會神父到港 融入客家小島:聖福若瑟神父在鹽田梓 巡迴傳教士:和神父等繪製首張《新安縣全圖》 第三章 代牧區時期:艱辛與收獲(1874-1931) 高主教在颱風吹襲後牧訪西貢 和主教的牧訪 英國租借新界:西貢脫離內陸 恩理覺任代牧及丁味略接任西貢司鐸 白沙澳教友村建成新聖堂 海灣小堂:北潭涌「羅瑪堂」及龍船灣「天主堂」 第四章 大浪堂區及日佔時期:失控與危險(1931-1945) 大浪堂區及日佔前的西貢社會 日佔的西貢社會:國籍神父遇害 黃毛應小堂與抗日村民的犧牲 丁神父殉教:難以承受的重擔 赤徑聖家小堂: 逃亡與營救 第五章 教區建立及戰後社會服務(1945-1969) 戰後西貢堂區的傳教發展 西灣海星小堂的建立 教育事業:深涌公民學校與地方社會 蛋家灣:獨一無二的天主教會所 西貢的社會服務:林柏棟與漁民信仰社區 第六章 本地化與更新時期(1969-1981) 從陸上到水上:西貢堂區對漁民的服務 局勢動盪:范賫亮神父的遇害 萬宜水庫:村落重置與教會發展 合一象徵:浪茄聖誕小堂與福音戒毒村 第七章 朝聖與保育時期(1981-2000) 公教童軍與聖堂復修 小堂更新:從天主教學校、營地到朝聖地 聖若瑟堂的復修:啟動西貢小堂的保育之路 結語:先賢之路與宗教遺產 附錄一 西貢傳教士及聖職人員小傳 附錄二 小堂大事年表 後記及鳴謝 參考文獻

  • 作者作者:余嘉浩 許家朗 敖子亮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
book

電影與中國文化,兩者看似典不相干。然而如能結合運用,將可互相輝映。中國文化能提升電影的藝術深度及文化內涵,電影則能將抽象的文化觀念具象化呈現,除為大眾營構藝術境界之外,更成為推動與傳承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書精選多部膾炙人口的華語及西方電影,包括《倩女幽魂》、《西遊.降魔篇》、《畫皮II》、《武俠》、《赤壁》、《潛行凶間》(Inception)及《華爾街》(Wall Street)等,以文化經典觀念為脈絡,用簡明而生動的文字,深入淺出地一一闡釋當中所蘊涵的中國哲學思想、道德倫理、歷史觀念、宗教文化、語言文學及藝術美學等課題,由此闡明藉著電影鮮明的聲音影像,有助弘揚中國文化;及藉著電影藝術,可將文化經典觀念以生活化、普及化方式重新呈現與演繹,在提升社會文化與藝術水平的同時,更令傳統人文精神得以密切傳承並廣泛傳播。

  • 作者劉衛林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book

本書是由一班熱衷於香港電影的內地資深影迷所編撰,他們以對港產片充滿不滅的熱情出發,追逐着香港光影成長的尾巴,從影迷的視角試圖整合自19世紀末至2012年香港電影百年歷史的流轉。 本書特別仿擬《史記》為體例,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共涵蓋六十多家電影公司,集二百位導演、影星與幕後影人的列傳。通過梳理影人的出身及電影公司的發展,歸納出一個個劃時代的香港電影神話。書中的光影印記除了帶着讀者追尋香港電影發展的脈絡回憶,更是研究香港電影的不二讀物。

  • 作者魏君子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book

本書收錄新亞書院老師及校友文章凡四十二篇,主要取材自書院刊物《新亞生活》,亦有部分取材自《新亞校刊》、《新亞學生報》以至師友的個人專欄或著述。各篇成章時間涵蓋一九五○年代至二○一○年代。 作為慶祝新亞書院七十周年校慶的第三部著作,本書並非着眼於新亞書院的歷史或新亞學者的學問,而是致力描畫不同時代新亞人的各個側面,包括對書院的歸屬感、對師友的憶懷、對時務的關心,以至對人生或社會議題所抱持的信念,從中歸納新亞人的特質,反映不同年代的新亞師友如何為新亞精神所貫串,結隊向前行。

  • 作者譚偉平、張冠雄、蔡玄暉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