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本書作者整理香港詞人林汝珩(林碧城)後人家藏的手稿,通過堅社詞人廖恩燾(廖仲愷之兄長)、劉景堂(學者劉殿爵之父)等與林汝珩的書信原件,以及一批未出版的詞作資料,探討了堅社之成立、主要社員、活動概況、社員唱和作品,以及社員對林汝珩詞風的評價。 堅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由廖恩燾、劉景堂建立,為香港的代表詞社之一,成員除上述二人外,還有林汝珩、王韶生、曾希穎、湯定華、羅慷烈、張叔儔、張紉詩、陳一峰、區少幹、王季友等人,對香港詞風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 本書對堅社及其詞人有深入的探討,有助讀者研究及了解五十年代香港詞學的發展情況,可補香港文學史、近代香港詞史之不足。

  • 作者魯曉鵬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2
book

黃景強博士在書中談到自己的奮鬥歷程,以及如何憑着堅毅和努力,闖出一番事業。黃博士此書,是珍貴的歷史記錄。讀者可從中了解戰後香港的發展,以及一個知識分子對文化和社會的關懷。

  • 作者黃景強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2022
  • 試閱
book

丁石孫,一位自20世紀40年代步入中國數學界,後成為北京大學校長,投身政界的傳奇數學家。 他說:我這一輩子不曾有過一個長遠的奮鬥目標,因而對自己的評價是胸無大志,但追求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做得最好。 他曾因參與學生運動被國民黨特務抓進監獄。轉學到清華後,惡補數學,後因成績出眾,留校任教。 1957年後,他飽受政治運動衝擊,幾次被迫中止剛開始的研究工作。對此他痛心地說:我這一生很多事情都開了個頭,但不等到有結果就不得不放棄。 “文革”後,他走上北大數學系領導崗位,積極恢復教學和科研秩序。年過半百,赴美進修,學習新知識,他希望回國後推動中國數學的進步。 在校長任上,他從抓食堂的改革入手,推動成立管理科學中心和北大方正,經歷了北大學生的四次學潮。季羨林稱他和蔡元培是北大歷史上值得記住的兩位校長。 凡此種種,本書娓娓道來。 本書是一位傳奇數學家的全景式傳記,反映了知識分子在政治運動和社會變遷中的成長、悲喜、沉浮和無奈。

  • 作者丁石孫口述、袁向東、郭金海 訪問整理
  • 出版社開明書店
  • 出版日期2021
book

作者將自己治史幾十年來的心得體會,以大家小書的筆法娓娓道來,從「不變」與「萬變」的角度重新剖析中國史之要義,講述中國歷史的血脈精神,在興衰、傳承與變遷中,尋找中國歷史的源流,其思辨之靈活精妙,文筆之優美流暢,令人不能不反覆玩味而擊節贊歎。

  • 作者葛劍雄
  • 出版社開明書店
  • 出版日期2022
book

中國以農立國,重農抑商傳統由來已久,唯在晚清西風東漸的「千年未見」巨大變局前,投身商海顯然更具發展空間。在早染洋風的華南沿岸中山縣良都鎮竹秀園鄉,本以務農為業的郭氏家族,亦察覺到時局大勢的轉變,作出了重大發展策略調整。郭沛勳遣諸子郭樂、郭泉等先後飄洋海外,經商打拼,創立永安果欄,是為識變;到澳洲出現排華傾向,郭氏兄弟決定拔營到英治香港,創立百貨公司,是為應變;其後站穩腳跟,積累資本,乘勢而起,主動出擊,開拓上海戰場,是為求變。郭樂、郭泉兄弟的眼光、膽色與創業精神,令家族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後代繼承家業,雖同樣於社會與市場變幻中知所識變,但應變與求變上卻遭遇波折,揭示如何準確拿揑並非易事,考驗判斷。本書抓緊識變、應變與求變三大原則,亦檢視家族上下能否同德同心,訴說永安家族的百年起伏。

  • 作者鄭宏泰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
book

一個地球、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家鄉、一個村子、一個人,都有歷史。但是,你不一定都能知道他的全部歷史,都能十全十美地把他的歷史寫出來。「眾人拾柴火焰高」,讓大家都來關心南海⋯⋯

  • 作者黎國器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