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四十年來散文寫作的階段總結,四十五篇文章,三分二是新作,匯編成五輯文字流麗、感情細膩的散文作品。作者以讀者、朋友、老師、女兒、母親、寫作人等身份,善感地向讀者展現她對社會、家庭、創作的感觸和見解,是一次「埋身」查看個人生命的歷程。
五位曾在香港學生輔助會宿舍居住的年青人,及一位在主流小學掙扎求存的學生,在愛的引領下,重新開啟生命的航道。
為什麼省隊看中的排球尖子,連加入校隊都困難重重?為什麼重點學校的優等學生要連降兩級?為什麼文字流暢會被人無故冤枉?為什麼面對愛情卻要等待經年?為什麼尚未成長就四面受敵?為什麼四面受敵仍能快樂成長?為了一家團聚,十四歲閔小辛成為新移民,生活雖苦卻不慘情,在種種磨練中學懂自理,成長的路上,且常有愛與鼓勵的溫柔灌溉。胡燕青繼《一米四八》後,又一富於情味的作品。
以現代文學理論剖析,結合香港政治社會變遷的背景,評論包括西西、鍾曉陽及余非等香港作家的小說。
初來繁華香港,生活充滿落差。上學第一天被人叫「蝗蟲」,真令人無地自容。活在城市的邊緣,黃志芬一家仍不忘別人的需要,認識了倒垃圾為生的老婆婆、遭遇火災的劏房居民、渴望與家人相聚的露宿者……在互動中,展現人性的光輝 。 這是一次互動寫作,阿濃與中學生交換他們對貧窮的書寫,根據真人真事,合力創作成溫熱人心的故事。人窮不一定志短,心靈富有比金錢更可貴,在阿濃筆下,這個新來港家庭突破種種困境,贏得眾人的尊敬。
一個神秘組織,一個推理小說作家,一個專處方奇怪藥方的醫生,加上兩宗兇殺案、三個疑兇和三位別具一格的幹探,匯聚成一個波譎雲詭、引人入勝的推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