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本書取名《蝴蝶一生花裏》,副題是「八百年前姜夔情詞探隱」。「蝴蝶一生花裏」,來自張玉田悼王碧山的《瑣窗寒》詞:「斷碧分山,空帘剩月,故人天外。香留酒殢,蝴蝶一生花裏。想如今、醉魂未醒,夜臺夢語秋聲碎。」這些話雖是痛悼碧山,但移贈姜夔,亦若合符節。

姜夔的詞作不多,有八十四首,但版本則夥,可見備受欣賞,多人閱讀。然而白石詞不見古注,看來是因為他用辭並不艱深,以明清文人的水準而言,不必注釋。 對白石詩詞的重新排序,既見其生平行誼,更可詳細分析其情史。通過這些詞,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白石背後的四個女子。

  • 作者譚福基
  • 出版社初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
book

深沉的詩人大都是智者,對人生有透徹的領悟,即使是在桃花源,人亦未能免卻生老病死之苦,佛經所謂人生有八苦,可以歸結為只有一苦,就是:「求不得苦」。人的渴求和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而理想與現實必定有差距,這似乎是痛苦之根源。其實當欲望得到滿足時,那才是最痛苦之開始:因為無邊的空虛感隨即降臨!詩人對這個終極的不可化解的人性矛盾自然了然於胸。

  • 作者江思岸
  • 出版社初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book

迅清的香港情懷,不同於古代遊子離鄉別井,因關山遠隔、鴻雁傳書不易所萌生的思鄉愁緒;也不是五、六十年代南來作家,受制於政局時勢,因還鄉機會渺茫而對鄉土情懷揮之不去的鬱結。他筆下對香港的縈念,緣於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長期孕育,自然留下地域與人文深刻的烙印,但絕不是流於自虐式的依戀。除了迅清個人品性外,不能不歸功於航空業的發展蓬勃和互聯網的無遠弗屆:只須坐九個鐘頭民航機,便可以飛越重洋,重臨故地探親訪友。退而求其次,也可以透過通訊軟件,以文字、語音甚至視像來即時聯繫。難能可貴的是兩地都享有通訊自由,通過互聯網,對瞭解各方資訊,幾乎全無間隔,天涯就在咫尺,正應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俗諺。迅清本書,既云《悉尼隨想》,立足悉尼/澳洲,自然以寫當地風物人情時勢為主,對香港讀者,初讀時,或許感到隔了一重;再三細味,自可知道他很多時透過悉尼/澳洲近事,月旦人物,觀照世相,不忘由此及彼,以雙城(悉尼、香港)來互相參照,隔山打牛,往往切中要害。

  • 作者迅清
  • 出版社初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
book

吳燕青的詩是大自然長養出來的,從城市的溝渠水你讀得出鄉間的雨露,從都會的水泥地你感覺到清水和泥土。清新而不清寡,浪漫而不散漫,細緻而且細致。你會喜歡的。
香港作家 香港浸會大學退休教授——胡燕青

有這樣一種詩心,就有匿藏的法術,就能發出「珍珠宣言」,剝去粗糲、堅硬的外殼,直抵柔軟的所在,於是,所有邂逅都有意義,萬物都會閃閃發光。
香港作家——蔡益懷

燕青的詩首先是一種安慰,安慰自己,安慰她所看見的人,安慰快樂稀少的生活,安慰她尚未說出的事物,一首首詩在溫暖的人性之光的照耀下,開出了花朵的樣子。
澳門大學教授 詩人 學者——姚風

燕青的詩既有煙火味,也有百花香。她善用不同的音符敲打自己的心窗,以致我們遠遠聽到動人的鐘響。
香港女作家協會主席 詩人——何佳霖

吳燕青的詩裡有一種透明的光亮,同時散發著母性的溫暖氣息。她能在生活的肌理找到詩意的開闊地,不主義、無侵略,筆到之處見真心。
青年詩人——吳小蟲

  • 作者吳燕青
  • 出版社初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
book

妳願意付出多少…… 犧牲到什麼程度…… ……好讓自己在愛情裏不再飄泊,不再寂寞? 聽說,年紀愈大,願意犧牲付出的程度,就愈高。

  • 作者王貽興
  • 出版社日閱堂
  • 出版日期
book

本書各篇文字,都能推動讀者vicarious地欣賞古今中外的藝術家與風土人情,自行在心中有創意地燃亮感受。當中不少簡截精僻的記述,寫及的都是著名哲學家與藝術家(主要是作家),從十四世紀意大利的薄伽丘(〈薄伽丘一日譚〉)、十九世紀德國的尼采(〈打一個噴嚏結識尼采〉),說到二十世紀與二十一世紀加拿大的門羅(〈門可羅艾麗絲〉),還有日本的夏目潄石(〈夏目秋波〉)和島崎藤村(〈黎明前拼貼島崎藤村〉),中國的曹雪芹(〈紅樓外的綠洋〉)、魯迅(〈老虎尾巴動土〉)、老舍(〈老舍開小差〉)和茅盾(〈聽靜默說茅盾〉),還有我們的西西(〈看西西的新房子〉)、吳煦斌(〈作家藏品一覽——看《恍惚的,遙達的,隨即又散了》展〉)和也斯(〈在馬蒂斯旺斯教堂捧讀也斯〉),等等;以上列舉的作家,還不及書中提到的一半,可見本書如何縱橫馳騁於時間與空間、國族與文化。書中文章常常以作者到訪藝術家故居為主題,作者會細緻入微地描寫途上所見所聽,無論路上交通還是故居小擺設與房間設計,並提及藝術家創作與生平,寓嘆謂和賞識於眼前事物。字裏行間還可能蘊含對藝術家時代的感慨,例如〈塔裏的男人〉寫瑞典戲劇家史特林堡,談及他曾經有反猶太主義傾向,還好晚年改變了觀點……當年(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歐洲,正是瀰漫種族與性別的偏見,你可以說文中的幾句帶過,是對歷史作微言大義的側寫。整本書都充滿類似的觀察,讀後教人回味再三。

  • 作者惟得
  • 出版社初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