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列表

搜寻电子书

电子书

book

本书上半部为“历史想象”,主要分析香港不同类型的历史书写方式,以观察香港的文化身份流动;下半部为“本土经验”,希望从城市的角度,思考作为一种新的历史主体的当代香港文学的发展动力。 诚如一些分析所言,本书作者从小说出发,试图在历史建构的意义上辨析复杂多变的香港文化身份,同时围绕着都市性,建立自己叙述香港文学的视角。与限于一般性作家作品分析的香港文学史相比,本书的研究无疑具有创新的视野。

  • 作者赵稀方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8
book

曾经,香港有这样光辉岁月。香港工业发展在五十年代起步,当时以纺织业为龙头企业,大部分以家庭式的山寨厂为主。六十年代发展各类不同的轻工业:如玩具、成衣、塑料、电子等。七八十年代是工业全盛时期,后来北移,不少厂迁离工厦,再慢慢吸引了商业写字楼、甚至现在有酒店…… 工厦的前世今生,其盛载的内涵从工业到创意及服务业,现更持续有机的发展,生成许许多多新生的力量进驻。 本书透过访问工厦内的不同创意单位(包括音乐演出场地、手作/设计工作室、室内滑雪场……等不同范畴),展现工厦的转型新转变,呈现独特的创意全景。

  • 作者蔡晓彤、林茵、黄熙丽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5
book

对很多香港人来说,调景岭只是近百个地铁站的其中一个名字,但对于那些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和成长的人们来说,这个地方盛载着他们人生中不少珍贵的回忆,他们的回忆又牵连着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不久,国共内战就打响了。为了逃避战火,不少同胞南下香港,其中包括不少国民政府官员和军人。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调景岭最终会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家园。随着一九九○年代香港回归在即,调景岭面临被清拆的命运,岭上人从此分散于不同小区。 今天的调景岭已经是高楼大厦林立的住宅区。殊不知,这个小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及生活模式,特别是当年岭上人在这片荒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如果说他们是「塞拉利昂精神」的先导,一点也不夸张。 透过本书中二十个故事,我们可以细味充满感情的文字,以领略岭上人昔日的生活;细看已经发黄的照片,以重现调景岭昔日的风貌。

  • 作者丁新豹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9
book

本书为徐志摩的散文精选集,由编辑遴选,既包括徐志摩独具思想剖析性的文章,亦包括徐志摩颇具实验性质的文章,从中既可见到作者对自我感情的挖掘,亦可见到作者在艺术描写上的尝试与试探。本书文章多写于1920年代,在白话文运动的初期,徐志摩的文字已经颇具现代性与现代意味,其笔法之成熟,结构之严谨,即使今天重读亦不会觉得过时。

  • 作者徐志摩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0
book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
book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人间至味是清欢」,繁华闹市,你心底里珍重的记忆往往是很纯粹的,如作者与两位已过世的老朋友因食结缘的情谊;「寻找内心的远方」,作者青葱岁月到访过世界各地,异国的食物如一碗罗宋汤、一个汉堡、一道炸鱼薯条,皆是他内心深处久远的味道;「舌尖纵横新干线」,许多人对日本充满眷恋,作者也不例外,整个章节为樱花之国而写,大阪、冈山、京都、米泽……谈食物,也谈景色,仿佛来了一趟新干线之旅;「浪迹南北的滋味」,作者由中国南方走到北方,沿途经过很多地方,景物和食物随之而改变,当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人生是个不断探索的旅程,旅途也是其中的一种探索,找出她的味道,哪管甜酸苦辣,也体会她的滋味。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光是沿途的风景,还有不同的味道,多少的哀乐欢笑片段,都会成为流光掠影,永刻在你的记忆中。」──作者司徒卫镛

视频介绍

  • 作者司徒卫镛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2
  • 试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