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資深香港專題作者魯金的另一部街道掌故作品。九龍半島自1861年正式割讓予英國政府,自此成為了華夷混雜之地。以往的九龍半島只包括界限街以南至九龍群山以北的土地,歷經多年發展及填海工程,擴展了部分以往屬於新界的土地,面積亦不斷擴大,背後充滿著有趣的歷史及故事。 作者藉豐富的史料及淺白的文字,揀選九龍區多處名勝、地點及街道,詳述其命名由來及歷史,當中包括“宋王臺”、“九龍城砦”及“廟街”等華人建築及街道的故事,同時亦有英人帶領發展的“昂船洲”、“九龍塘”及“柯士甸道”等地,給予讀者一個有關九龍半島發展歷程的全面認知。
本書是資深香港專題作者魯金的另一部街道掌故作品。港島西區包括上環、西營盤、石塘咀及堅尼地城,還有摩星嶺、薄扶林等地。有別於中區以英人帶領發展為主,早期的西區是香港華人聚居及發展的區域。 作者藉豐富的史料及淺白的文字,揀選西區十多條有代表性的街道,詳述街道名稱的命名由來,如"裙帶路"、"爹核士街"、"蘇杭街"等。此外,本書亦著重描寫香港早期西區發展及居民生活情況,例如保良局及煤氣廠的設立、文武廟辦學等舊聞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