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生已經夠苦,步向夕陽晚境,歲月並不如歌之行板而是一把無情的殺豬刀,是否應該向李白學習「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我有一個夢,就是詩人所說的「都歸了塵土,還原為一場春夢」,有春夢就有春風,春風得意馬蹄疾, 我不必一日看盡長安花,只要「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明明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完美結局,我卻想像他們被捲入柴米油鹽的無奈中,面對愛情的考驗。至於惋惜的結局,我又會為主角進行腦補,想像多年後他們的重逢,心有靈犀的一個眼神交流。至於留白的結局,那就視乎我當時的心情了,不同的心情可以創造不同的結局。
本書收錄作者自六十年代至今短篇創作共十一篇。既有充滿香港情懷,鋪陳本土底層小市民的石峽尾舊區故事系列:〈二泉映月〉、〈壹元大照相館〉;也有以概念出發,塑造血肉人物的〈雷神和磨刀〉、〈劍之醒〉;更有夢醒難分、亦幻亦真的〈琴台驚夢〉、〈鴿樓之瞳〉還有代言古典歷史人物,雜陳豐富歷史典故與詩詞的〈兵燹〉、〈雨夜〉、〈客愁〉、〈秋末懷人〉、〈秋夜獨坐〉,展示了作者多變的藝術手法。
這書遊移於古典與虛、實,寫得生動有趣;每篇「斷章」主題不同,話題說不完。 香港作家聯會委任理事 潘金英 於尋章摘句之外,經過多番分析、綜合以及演繹、推理,從形下層面到形上層面的一種提升。吳宓稱之為從詩歌到哲學的提升。 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中文系教授 施議對 我們需要多一些張惠教授那樣的年輕學人,以紮實的學術修養寫出輕鬆的文化小品,讓更多年輕人覺得古典文學可敬可親。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 文灼非 在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到她與學生討論的情形,使得本書充滿了一種教學相長的靈動活力,也讓人感受到經典的藝術魅力。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勇強
劉再復在《紅樓夢語》曾描述作家各自有寫作目的由為深刻,而他則認為:「最高境界的寫作,是為了消失——為了給生命的消失留下一聲感慨,一份見證,一曲歌哭,一種紀念。」 平凡的人,也各有著與別不同的人生經歷,那些是獨特的,是源於蘊藏在活生生的事蹟裏,都值得一記。這十一篇文集得以面世,全賴對我生命有影響的人,推動儲存在我腦海裏的意念,釋放潛藏的人物,將之活現於字裏行間當中,那些包括了我在美國生活上的點滴、特殊經歷、身邊人物、故事及遊歷等等。
本書《陽光回憶》是迅清同系列的第三本散文集,所寫所感回到澳洲,寫他在澳洲國內旅遊的見聞、感受,寫他熟悉的城市悉尼。 起了《陽光回憶》這個書名,全因為這些文字寫於二〇一四年到二〇二〇間,上半部是澳洲本土遊記,下半部多是面對瘟疫時帶來的的種種思考。回憶如此鮮明,有如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