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電子書
香港是我們的家,但香港人對這個家的過去及現在又有多少認識呢?這是阿史近年經常思考的問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香港的本土意識已開始形成,香港人對其自身「香港人」的身分亦感到自豪。近年港人常把「本土」掛在口邊,但說法卻與昔日的本土意識出現若干偏差,往往滲透着排外的情緒。那麼到底「本土」的真實面貌又是怎樣的呢?此外,英國統治香港150年多年,英國政府對香港的殖民統治的功過得失,我們又應如何看待及理解呢?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一部分,又應從何說起呢?這些疑問都值得我們深思。 阿史於2016年初開始在史檔Facebook專頁設立「區區有故講」的專欄,把阿史在香港各區所看到、所找到的一些掌故往事,跟史友們享,希望大家從而更了解自己的身分,以及我們的家香港是怎樣從歷史中走過來的。書中六十個關於香港各區的歷史故事,希望能成為讀者認識香港的門徑。
- 作者阿史@史檔工作室
- 出版社明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
身處香港的尋根年代,特別是80後眼中對香港的認定和瞭解不深,為了不再是麻木不仁,無知無覺,他們會嘗試從最庶民方式尋找人們口中的獅子山下精神,有熱情有想法,更重要是如何認識今昔香港人的生活態度,那些年的互助精神,堅毅和專注都仍能在香港街巿的互動下找出一點足跡,特別是人‧情‧味與社會共融的種種,正正是香港圖書巿場所缺的一版塊。本地創作乏善足陳,但隱藏萌芽種籽,Edward正是找到這空間,以個人所知所想和採訪了十九個不同街巿,把本土的飲食文化與大家分享香港街巿的情與義,以及當作景點遊玩。
- 作者葉子騫
- 出版社飲食天地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6
現代的香港年輕人常被指為脆弱,不堪一擊,對世界沒什好奇心,甚至選擇躲在電腦背後,損失了不少人生的可能性。在2014年當選十大傑青的他們,以自身經歷告訴你,人生必然會經過高低起跌,但風浪過後,縱使未必攀得更高,你會看到不同的風景,有不同的體會,練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訪談人物: 彭秀慧(舞台劇監製、導演、自由創作人) 羅靈傑(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總監) 黃麗虹(中文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馬興文(MA.Design行政總裁兼藝術總監) 蔡曉慧(主持人兼評述員) 曾詠恒(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助理教授) 高鼎國(華明行集團執行董事) 陳嘉賢[德國寶(香港)副總裁副總裁] 方力申(藝人) 黎志偉(攀石教練)
- 作者十傑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明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5
在高樓大廈林立之間的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其原來的設計雖被視作便利該地區的市民出入,以紓緩區內日見嚴重的交通擠塞的輔助性「交通工具」,卻因設計別具特色,扶手電梯沿途所經過的一帶遍佈歷史建築,成為香港島其中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本書匯聚多位大學學者和歷史專家編纂的11篇文章,以中上環半山電梯為中軸,記錄了早期半山電梯沿途一帶的大街小巷與各式建築物、傳奇人物的足跡故事,以及他們對社區以至整個社會、宗教、文化發展帶來的影響,重塑香港早期的政治、經濟發展與香港民生狀況等社會歷史的面貌。本書亦為不同時期的香港發展補充了相當重要的歷史資料,透視了香港自開埠以來的國際商貿及文化的影響力,窺探小城如何由小漁村發展成華洋薈萃、多元包容和自由開放的國際大都會。
- 作者鄭宏泰、周文港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9
本書是作者曹其真博客文章的編集,作者經歷豐富,身跨數界,勤於筆耕,從2009年11月到2019年9月的十年間,她在從事慈善和教育事業的百忙當中,藉助新浪博客的現代方式,寫下了三百多篇博文約一百四十萬字,文筆樸素,不厭其煩,把作者從商、從政和讀書的經歷和感悟娓娓道來,濃縮傳奇人生,展示心路歷程,給人啟迪鼓勵,在澳門和內地青年中爭相傳閱、收藏。本書從其博文中選取了五十三篇,分組為五編,每編約十篇,附錄一篇由澳門當地人士撰寫、全面介紹作者人生經歷的文章。對廣大青少年特別是澳門青少年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 作者曹其真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