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手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實務指引,以協助助人專業人士和社區,就預防長者自殺的不同介入階段,開展相應的工作(即及早識別和評估、介入方法及事後介入)。此手冊分為兩個部分:(一)理論部分:闡述自殺行為背後的理論和知識,包括詳細講解不同階段的自殺介入工作,並載有「臨床注意事項」羅列一些相關案例及適用於香港和長者群組的資料;(二)工具部分:旨在給予助人專業人士/社工一套臨床實務時快速參考的實用工具,包括工作清單、問卷和參考附表等。
書中所寫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實。各間學校有孩子們轉校的日期紀錄;孩子們的老師仍然在那些學校教書;介紹爸爸轉工的那間介紹所是大公司,仍然存在;政府醫院也有丈夫患病的紀錄,我相信廣華醫院外科部七樓的醫護人員,一定會記得Raymond和我,因為他們封了我們為「一絕」,知道我們把所有止痛藥放在抽屜裏沒有服用。 出版這本書的原因,是見證上帝在這個家庭的作為。這是我丈夫的遺願。
多年前馮君曾任「綠邨電台」節目編導,藝名為「司馬雲長」,除此之外,馮君更是一名短篇小說作家。多年前曾出版短篇小說有《死亡灣角》、《愛在深秋》等。 在二零零六年他更把他所寫的五十篇短篇小說集結出版《人海傳奇》短篇小說全集。 閒來無事,把多年生活有感,寫下這本《片言片語》與讀者分享,希望讀者會喜歡。
患上柏金遜症的事實改變了作者。在患病前作者極少、不習慣、不喜歡、亦不曉得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一切事情都以「內斂」姿態處理。患病後,她變得喜歡說話,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客觀地聆聽別人意見,並能對他們的感受產生共鳴。作者變得「開明開放」,以一個自然的心態與別人分享感受,並且接納每一個人都是獨有的個體,用不着跟別人作比較。 超越以往,寄望以後,活在當下,讓生命活得更具意義。
說飲食、說服飾、說行旅、說節令、說草木、說百戲,這些話題,不離百姓日用、飲食男女,也含著最尋常的人性與最樸素的情感。慎終追遠,審視逝去的生活圖景,欣賞仍在延續之傳統,跟著古人過慢生活。
作者Ginson 用上兩年時間、跑了N 個十萬八千里,在地球村內從東走至西、由南奔至北,為的是要公告天下:每天把夢想逐一實現,是多麼熱血的一件事;天堂果真「無處不在」;藉段段精彩旅程,摘下天堂之特質、勾勒出一些輪廓,在生活中試?體悟,或許這就能成為大家的「天堂手冊」! 嗯,不妨放空自己,盛杯熱茶,慢慢翻閱此書,細味Ginson 這兩年走過的路,「天堂」……也許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