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列表

搜尋電子書

電子書

book

游心晴和高哲楠,因為贏出網絡比賽,接受網絡遊戲公司邀請,成為全球首批登上「一千零一夜」快車的乘客之一。這趟神秘列車,將橫越摩洛哥腹地,沒有固定路線和時刻表。然而,他們在車上,卻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陰謀;在七彩拼湊的幻想世界,幾個不同背景的乘客,揭露一段段秘而不宣的戀愛故事。

閃亮的蒸氣火車頭,在沙漠上行走,帶着乘客,展開不思議的浪漫旅程。

金鈴 
  • 作者金鈴
  •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11
  • 試閱
book

香港的奶茶,俗稱絲襪奶茶,其製作技藝,更入選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若從一片滿是殖民歷史的亞洲回望這杯非遺奶茶,一杯奶茶,還關乎鴉片、戰爭、階級,以及人與奶茶如何從一個城,流動至另一個城。 本書由香港出發,以訪問為藍本,嘗試書寫奶茶裝載的生命,道出三地移工故事:香港篇講述一位生於潮州的小販,如何在英殖香港創造一杯屬於工人,以至民間的絲襪奶茶;馬來西亞篇中,華人和印度人在英殖時代留下的階級秩序之間,坐在同一個茶檔,喝着不一樣的奶茶;泰國篇講述當泰式奶茶成為珍珠奶茶時,曼谷正走向全球化,而一位賣珍珠奶茶的曼谷女孩,正像其他青年一樣,渴望走向世界。 每章另設「奶茶筆記」,介紹港式奶茶背後中西交錯的歷史,並跟印度奶茶、拉茶、泰式奶茶等作對照,思考它們在歷史文化意義上的異同。

  • 作者李亞妹
  •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2021
book

李純恩走過中國南北不少地方,各處不乏談得來的朋友,又善於體察,見微知著,在這麼一個基礎上,蘊釀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樣一個電視資訊節目的構思,又藉這個節目的攝製,以汽車穿州過省,去到哪兒吃到哪兒,走走看看,深入里弄,這便可觀了。 一個地方的食物,養育了一個地方的人,也形成了一地人的性格。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口味不同的人,性格也不同。性格不同,成就的事業也不同。所以,有些地方專出文官,有些地方專出武將,有的地方出文人,有的地方出學者,有的地方出商人,有的地方出師爺,有的地方出強盜,強盜做大了就成皇帝。 民以食為天,食物的豐盛匱乏,也顯示出一個地方的生存環境,是富庶,還是貧瘠,各類人物,也就因此而產生。出才子佳人的地方,跟出將軍響馬的地方,吃的東西分野很大,小橋流水養出來的人,跟大漠孤煙熏出來的人,種氣一定不同。 中國地大物博人多,各地人的習性有巨大的差異,雖說同文同種,但這些差異,幾乎可以分裂成不同的國家民族。 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是食物吧。同樣一棵菠菜,生在上海大小盈掌,但生在北京,便長得可以扛在肩上。上海人和北京人的性格也南轅北轍,口味也天差地遠。將之放諸中國各地,總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為此,李純恩全中國到處走走拍拍,請看他筆下及鏡頭下的各方風土人情。

  • 作者李純恩
  • 出版社明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
book

除了感受愛情,王貽興還會和我們一起感受生活。 關於回憶,普魯斯特已寫了很多。但我們的私有回憶,那些沿路風光、吉光片羽,卻被磨人的生活久久埋藏。有天,當你驚覺時光荏苒,驀然回首,可會檢視自己能否做到「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新世代才子王貽興的最新散文集《一路走來》,共收錄了一百四十多篇關於回憶和生活的小品,娓娓道來自身來歷。原來他一路自我,擁有一些永不會放棄的堅持、嗜好和執著。他一路長大的同時,亦不忘細味兒時的美好歡樂,哀痛憂傷。他亦一路懷念兒時的惡作劇,縱使每次都換來家人用藤條伺候。在娛樂圈的日

  • 作者王貽興
  • 出版社日閱堂
  • 出版日期2009
book

我一直沒有忘記,人在路上,最重要的永遠是成長。 人生這條漫長的路呵,很多時候走到那裡才發現它不如預期,你總是走走停停,真正踏足,才發現之前一直設想的完全派不上用場,勉強亮出,恐怕糟蹋浪費,倒不如任它靜靜藏在口袋裡,輕輕拍它一下,靜待他日時機適合,再把折好的這張小紙條拿出來好了。 路走遠了,繞路迷路的經驗豐富了,慢慢就懂得,當你年輕不再,就不能隨便圖它一個悲壯轟烈,動輒扯下上衣拔出兵刃往前撲去。你要是動輒熱血,輕易犧牲,也只會落得空虛荒謬的下場,毫無價值地死在海巿蜃樓裡,連唐吉訶德的風車都撞不上,還落得傻

  • 作者王貽興
  • 出版社日閱堂
  • 出版日期2012
book

倪匡絕版經典散文集《不寄的信》 一直來,不但寫各種類型的小說和電影劇本,也寫直接表達自己意見的散文和雜文,但是像「不寄的信」那樣性質的散文,着重於個人的感受,和男女之間的愛情,關係,卻是這兩年才開始的。大都發展在一些周刊上,久而久之,也可以匯集成冊了。 《不寄的信》,是「隨想」和「不寄的信」兩個散文專欄的結合,發表以來,反應不一,有的對文中的觀點,大表贊同,有的,強烈反對。贊成或反對,並不重要,世上沒有一種意見,是得到完全贊同的。而這批散文之中,所表達的是個人的想法,幾乎對每一件事的看法,都和傳統的「道德」的觀念相反,但卻絕不是有意的反叛,而確確實實,是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想法,能引發起別人的共鳴,自然好,不能,也無法可想。 《不寄的信》始終是不會付郵的。 --倪匡

  • 作者倪匡
  • 出版社明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