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沾书房 流行音乐物语
2005年,第一次在黄沾家里看见他的私人藏品。那一年,保存利东街和中环海滨的声音四起,「保育本土文化」由大学导修课题变成众人的事。保育黄沾的文物,成了当前急务。黄沾本业创作,原来对文化保存也有独特的想法。在他眼中,文化就是生活,文化保存的任务是记住日常足迹,讲好平民故事。香港历史特殊,平民际遇跟大时代烽烟每多纠结,她更曾经在因缘际会下,担起传承和更新大中华文化的角色。保育本土文化,是要用最高的规格,保育文物,整理记忆,说好这个曲折的香港故事。黄沾的想法,结果相当微妙。一方面,黄沾是文化保存的「对象」。为他整理手稿,阐释生平,是为了更忠实呈现这个流行音乐人物的足迹,还原一段本土历史的面貌。另一方面,黄沾是文化保存的「推手」。他的创作和笔记,对如何在香港做好文化保存,提供线索,留下范本。由此看,黄沾不单是历史的素材,他也是写历史的方法。用黄沾的方法,保存黄沾,以更新黄沾,是这本书的挑战。本书聚焦香港流行音乐,分成四章,借书房内的文物述说当中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