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列表
电子书
香港金融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开埠之初。经过逾17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香港经济中最具战略价值的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香港著名金融学家饶余庆教授就认为:「香港之崛兴为一国际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香港经济的两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从一转口港转变为一富裕的工业经济体)。」 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约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百叶繁荣,股市蓬勃发展,特别是香港政府采取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吸引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大举涌入香港,香港金融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迈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在此进程中,金融业形成门类齐全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而较完善的监管制度。 回归以后,尽管遭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严重冲击,然而凭借着「中国因素」的影响,以及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进金融业的改革,香港金融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本书以作者于2002年撰写出版的《香港金融业百年》为基础,将时空延伸至2017年,从银行业、资本市场、资产管理、保险业,以及金融监管等多角度,全面展现香港金融业横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发展脉络,用丰富的数据、简练的文字、珍贵的图片,生动而深入地剖析了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的演变发展及其规律,并据此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 作者冯邦彦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7
香港本地华人学者撰写的第一本香港史中文著作! 了解十九世纪香港社会的百科全书! 本书辑录了《香港杂记》、《勘建九龙寨城全案》两种珍贵的香港研究史料,堪称一部了解十九世纪香港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成书于一八九四年的《香港杂记》,陈鏸勋以精练的文字,全面展现了十九世纪香港与南九龙地区的社会概貌,是香港本地华人学者撰写的第一本香港史中文著作,开拓了研究香港史之先河,一直影响至今。《勘建九龙寨城全案》则揭示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修建九龙寨城、炮台等防务设施的内情,反映了当时九龙地区社会发展的状况,是帮助后人了解与研究英占九龙之前该地区社会面貌的重要资料。
- 作者陈鏸勋、莫世祥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8
本书由协成行发展有限公司策划,主要以黄竹坑的工厦活化为主题,同时讲述了黄竹坑发展的历程。结合口述与文献资料,本书以八个关键词组织全书内容,分别是河谷平原、古村落、早期建筑、工业区、公共房屋、休憩与娱乐、商贸区及活化工厦。顺着这八个关键词,读者就能由黄竹坑的远古年代一气呵成地走到今天:先从地理环境与古老聚落入手了解早期建筑的时空背景;然后认识黄竹坑工业区、公共房屋及休憩与娱乐设施之间的互动发展;最后看到黄竹坑如何在开辟商贸区及活化工厦的政策下注入新动力。
- 作者刘智鹏、黄君健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15
2005年,第一次在黄沾家里看见他的私人藏品。那一年,保存利东街和中环海滨的声音四起,「保育本土文化」由大学导修课题变成众人的事。保育黄沾的文物,成了当前急务。黄沾本业创作,原来对文化保存也有独特的想法。在他眼中,文化就是生活,文化保存的任务是记住日常足迹,讲好平民故事。香港历史特殊,平民际遇跟大时代烽烟每多纠结,她更曾经在因缘际会下,担起传承和更新大中华文化的角色。保育本土文化,是要用最高的规格,保育文物,整理记忆,说好这个曲折的香港故事。黄沾的想法,结果相当微妙。一方面,黄沾是文化保存的「对象」。为他整理手稿,阐释生平,是为了更忠实呈现这个流行音乐人物的足迹,还原一段本土历史的面貌。另一方面,黄沾是文化保存的「推手」。他的创作和笔记,对如何在香港做好文化保存,提供线索,留下范本。由此看,黄沾不单是历史的素材,他也是写历史的方法。用黄沾的方法,保存黄沾,以更新黄沾,是这本书的挑战。本书聚焦香港流行音乐,分成四章,借书房内的文物述说当中动人的故事。
- 作者黄沾
- 出版社三联
- 出版日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