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說以奇人異能為主題,帶出結尾的主故事。作者在「後記」中以自己角度出發,敘述在編寫這小說時遇上的奇怪事件,最終被自己所創作的角色拯救。加上序的配合,令現實與創作界線濛糊不清。
每月減100度電、省10,000公升水、減少100公斤廢物……書中大量實用節能減廢的點子、無毒清潔方法、木地菜食譜、親子活動等等,都是親身試過,覺得在香港可行。原來廚餘變成環保酵素,居然很香;蘇打粉加糖,可以殺蟑螂;全年減少排放一公噸二氧化碳,也是有可能的。你我都是一家人,一起為好天氣努力!
80後李專第一本愛情圖文集,宣揚「Things come in a package.」,叫人要愛得理智。
本書突破禪宗不立文字的主張,是第一本經少林寺釋永信方丈首肯發表的自敘。書中首度向公眾講述了他與少林的深厚緣分,介紹了不為世人知曉的、延續千年的少林寺禪修傳統,以及在海外幾十個城市設立文化中心,傳播佛教文化和中國功夫,吸引數百萬少林功夫愛好者的情況。在回顧30年的佛家經歷中,釋永信方丈還回答了外界的種種猜測與質疑,包括:同侵權商家打官司,頂著壓力拆遷,開設藥局,在爭議聲中注冊商標,推出了舞劇《風中少林》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少林寺塔林和少林功夫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等,為中國禪宗、少林信仰文化的傳承產生深遠的影響。
跨媒界傳媒人鄧達智(William)自小對雞蛋情有獨鍾,對吃蛋有一番見解,要求很嚴格。 蛋這種食材無國界限制,全球飲食界廣泛運用,除了因身體或個別宗教外,人們經常吃到雞蛋。它的絶妙之處是可塑度高、運用廣泛,一顆蛋蘊含哲理、食物科學和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飲食文化,飲食文獻或食家時有撰文談論。 也許有些人認為雞蛋是平凡食材,乏善足陳;其實它與許多藝術和人文生活接軌,有時更會與別的生活瑣事或事物交織融合,話題多多,完全不乏有趣的生活元素。
紋身師衛,喜歡四處流浪,每到一個城市便到當地的紋身店做客席紋身師。衛在浪遊旅途中遇到四個各有心結的人,她為這四個人紋身,給曾經割腕的同志少年紋身掩蓋傷疤,給喜歡自己的攝影師烙下愛的留念,給獨身的衝浪女人紋上曾經的愛戀,給已經成家的樂隊主唱繪出家庭溫情,看似互不相關的四個故事卻又環環相扣。紋身都痛,但衛卻能魔法般地將他們的內心之痛化為一個個印記,而衛自己身上的一處紋身,也是她的心結…… 多少人被神秘的紋身圖案吸引,多少紋身的人內心曾有不可磨滅的傷痛,如果你也有一段放不下的故事,請翻開書頁,感受紋身師給你的正能量。